台传媒记者陈伟华文/摄
台州因海而兴,阿拉尔因河闻名,两地以“水”为媒,因“援”相会。1月23日,浙疆台阿·同根同源——非遗书画作品展(台州巡展)在台州市文化馆一楼展区开展。
书画
当天上午天气寒冷,但市民观展的热情不减。一幅幅翰墨丹青,令他们流连忘返。
画家叶菁的《泰顺廊桥》笔墨精妙,青山绿水、峰峦塬崖,生动诠释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美好画卷。
“我们从叶菁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书画家的情怀与涵养。他已将传统的笔墨程式与新时代的文化精神融为一炉。”浙江非遗书画院副院长、秘书长鲍海斌说。
余宏达是70后画家的领军人物,其人物画工写兼备,展现出精到的写实创作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此次,他以台州市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馆长吴刚为素材,创作了《吴刚玻雕图》。另一幅参展作品《馕坑四宝创始人罗辅江》,罗辅江也被余宏达刻画得鲜明而又立体。
韩京雷的《刺绣名家刘琴》,画的是塔河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琴。他认为,入画的人物,从感性而言,要能够打动自己的心;从理性来讲,要根据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点以及背景文化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量。
画家鲍海斌的参展作品题为《托克拉克》。他曾多次赴阿拉尔写生,那里神奇壮阔的自然景观、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都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
画家鲍一的《都塔尔制作工艺》则表现了新疆艺人在制作乐器都塔尔时的情景,画上人物被他刻画得生动传神。
非遗
除了书画作品,现场还设有非遗体验展台,我市有台州刺绣、椒江玻雕、临海剪纸、黄岩翻簧竹雕和仙居无骨花灯5个项目参展。
在台州刺绣展台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春妹正在飞针走线,为观众做精彩的刺绣表演。她尤其擅长台州刺绣的工艺针法设计和图案造型设计,其作品充分展现出台州刺绣抽、拉、雕、包、绕等技法在图案、肌理、立体层次感上的应用。
除了现场向观众传授绣花技艺,她也带来自己的绣画《喜见花开》。作品寓意“抬头见喜、花开富贵”,富有生机,别有生趣。
“我喜欢民间刺绣语言的趣味性。这件作品用挑花针法构成喜鹊登枝等喜庆图案,还有四角花朵对称,在图案中套汉字组成‘喜见花开’。创作时,我还将彩平绣与挑花两种技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介绍。
还有作品《单枪》,由丁立人提供图稿造型,廖春妹用刺绣的线条和色彩丰富这件作品。在她的一双巧手下,形成了新的作品“画绣”。
在椒江玻雕展台前,观众观赏着玻璃雕刻技艺传承人吴刚及徒弟孙亮的作品。多年来,他们坚守工匠情怀,致力于我市非遗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
“这是用厚竹簧雕刻的屏风作品《和合二仙》。我采用了深浮雕技法和通景式构图,刻绘了山水丛林,还有衣带飘逸、清雅脱俗的‘和合二仙’。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的是‘和谐’,‘合’指的是‘融合’。这正好印证了台阿两地同根同源一家亲。”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文弛说。
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郑波说,以书画和非遗为媒介传承传统文化之美,是台州援疆文化润疆、增进认同的新举措。
融合
本次作品展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援疆指挥部的指导下,由省非遗保护协会、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主办,浙江非遗书画院、台州市文化馆承办。
两地书画家精心创作了书画作品110多件,其中涉及台州与阿拉尔非遗项目的作品有46件。这些作品展现了非遗项目与书画艺术的有机融合。
“同根同源是浙疆文化交流合作的最好表达,也是非遗项目和书画艺术相互融合的最好诠释。器物与书画同源,彩陶就是器物与书画的结合,青铜器也是如此。近现代也留下很多书画与非遗结合的佳话。”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浙江非遗书画院院长叶菁说。
浙江台州与新疆阿拉尔是对口援建城市,文化润疆,润人更润心。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牟锡荣认为,文化润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惠民工程、育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促进两地的交往交流,促进两地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共绘融合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