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你的“台州胃”准备好了吗

台州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三门麦焦 葛 敏摄

台传媒记者彭 洁

元夜琴鼓奏,花街灯如昼。

春节刚过,迎来元宵节。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闹元宵的喜庆日子里,怎么能少了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呢?

“十四十五闹元宵,秧歌舞龙狮子跳;花灯热闹鼓乐吹,家家喜迎财神到;别府十五我十四,台州元宵真别致;家家糟羹门前喝,苦在前头福有余。”这首民谣里提到的“糟羹”,就是台州人元宵节美食中的一道美味。

作为台州传统小吃,糟羹造就了台州不同于其他地方元宵节吃汤圆的独特习俗。更为特别的是,在台州,吃糟羹一般也分为正月十四吃咸糟羹,正月十五吃甜糟羹。

咸与甜,在食材构成和烹饪方式上有所不同。

“豆芽小菜满庭除,万户刀声入耳徐。五味调烹金鼎沸,只须虾蛤不须鱼。”这是清代临海诗人陈延烈的《十四夜调糟羹》中描写的制作糟羹的场景。从字面意思来看,做的应该是咸糟羹。咸糟羹以米粉为主,配以猪肉、青菜、蚕豆、豆腐干等,再辅以冬笋、香菇、蘑菇等山珍,还有干贝、虾干、墨鱼干、蛏肉、牡蛎肉等海味,各种食材切丝的切丝、剁块的剁块,依次翻炒再加水烧开,把加水调成糊的米粉搅拌着下锅,直至锅里“咕噜咕噜”出香喷喷的味道。

甜糟羹则散发着清甜可口的迷人味道。被冷水融化开的山粉是主料,所以我们也叫它山粉糊。配料多是荸荠、莲子、红枣、桂圆、葡萄干、冬瓜糖、小汤圆等,能中和出甜而不腻的口感。水煮开以后,把山粉倒入沸水中,用筷子不停地搅和,直到山粉起泡,呈现出半透明的琥珀状,一碗香甜的甜糟羹就成了。

无论是口感丰富的咸糟羹还是香浓可口的甜糟羹,元宵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只要一大碗冒着热气的糟羹端上桌,团圆幸福的节日氛围感,直接拉满。

事实上,不管是不是元宵节,糟羹在台州许多餐厅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道传统美食能吸引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一碗糟羹,吃的是团团圆圆,承载的是台州本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到了天台,元宵节习俗就变成了“十四夜,赶道地,吃碗糊辣沸。”“糊辣沸”这个名字的由来挺有趣,据说是“糊懒废”的谐音,意思是正月过了一半了,吃了它,应该把糊涂和懒惰去掉,振作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新一年的劳作中去。

到底什么是糊辣沸呢?其实,它也是一种用米粉或山粉为主料烹饪而成的羹,与糟羹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配料之中,精肉、芋艿、冬笋、荸荠、香干、油泡、川豆、菠菜、花生米、猪耳朵、黑木耳……各种佐料切成丁、炒熟,再用山粉或米粉调水拌和,烧熟成糊状就成了。一碗糊辣沸的精华之处,在于调配上一点辣椒粉,一大锅烧煮得热气腾腾,好看好吃还富有营养,是天台人正月十四必吃的一道美食。

天台人的元宵节,除了糊辣沸,扁食也不能错过。麦粉制成,形如元宝,馅料呈丁状,通常为猪肉、豆腐干、茭白、虾皮等,蒸、煎、煮,不论何种烹制方式,都能实现扁食的绝佳口感。

在仙居,元宵节的味道,被熬成了一锅香气扑鼻、口味特别的咸酸粥。

对于没吃过咸酸粥的人来说,光听名字,这道美食多少有点“黑暗料理”的意思,一碗粥又酸又咸,实在难以想象。但在仙居人心中,元宵节里的这碗鲜香绵滑的咸酸粥,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不仅好吃,还有着美好希冀的寓意。最重要的是,“咸酸”是当地话“咸”的意思,因而咸酸粥只有咸味并无酸味。

在仙居当地,最早的咸酸粥,是人们把在春节里舍不得扔掉的食物,转而煮成一大锅粥。吃过这一碗,意味着“年”结束了,崭新的、充满活力的一轮时光开始了。而今,物资充裕、生活富足,咸酸粥的用料早已不再是过年吃不完剩下的食物,而是在年前特地准备好的。

咸酸粥类似菜泡饭,但做法更为讲究,食材也丰富,有腊猪肠、墨鱼干、豆腐干、香菇干、芋头、蚕豆、玉米粒、芥菜等,也可以加上红枣、赤豆等,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打造口感。烹饪时,各种配料炒熟后一起下锅,搅拌均匀,慢熬细炖。值得一提的是,要成就一碗地地道道的咸酸粥,咸猪肉骨头是不能缺少的主角,要是少了这样东西,咸酸粥的鲜美滋味可就少了一大半。

三门人在元宵节要吃一道麦焦,有团团圆圆之意。传统的麦焦是元宝形的,象征着招财进宝,现在为了方便一般做成长条形。

做麦焦的成败关键在于面皮,面皮是由绿豆粉、面粉和水按比例调制而成,和成面团后就可以摊面皮了。在圆如满月的面皮中放置炒得喷香的米面、萝卜丝、蛋皮、土豆丝、豆芽、芹菜、肉丝、笋丝、香干丝、香菇等,裹成扎实的条状,面皮软糯、馅料丰富,可以直接咬下一口吞进肚子,也可以在锅中煎至金黄香脆后再食用。

元宵节来啦!台州人,你的胃,准备好了吗?

2024-02-2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4701.html 1 3 元宵节,你的“台州胃”准备好了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