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步川纪念馆:心系河海 步履百川

胡步川的半身铜像

胡步川纪念馆外观

《记事珠》

台传媒记者单露娟文/摄

石鼓村是临海市永丰镇的一个村落,位于永安溪之畔。

从35省道进村,可以看到许多新旧交叉的居民楼。村子中有座小楼,青砖叠压清水外墙,砖混结构,木门窗,坐北朝南,苏式风格,二楼南面有走廊。

小楼名为“环江环山楼”,看似寻常,却是水利专家胡步川退休后所建。为纪念胡步川先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当地政府重修了胡步川故居。去年底,以“环江环山楼”为基础设计改造的胡步川纪念馆正式开放。

生平

胡步川纪念馆整体建筑面积共280平方米,展厅面积180平方米。纪念馆共两层,9个展厅,由序厅、展览厅、水文及测绘知识互动室等组成。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胡步川的半身铜像。铜像背后是“立身期禹稷 励志克辛艰”十个大字,摘自胡步川生前创作的一首小诗,完整的内容,则被铭刻在其位于村西焦山上墓前的石碑上。

再往内,便是正式展厅,展出内容按时间顺序从胡步川求学时期、从师入秦、辞富居贫、情归故里等多个部分展现,共计版面、照片100余幅,书画、遗著60余件,生动全面地展示了其为实现理想而勤勉、坚韧奋斗的生命历程以及在水利事业上的业绩贡献。

1893年,胡步川出生于临海市永丰镇石鼓村。因为地势原因,每年夏秋台风袭来之时,村中免不了遭受水患之痛。他曾在记述生平的《七十八岁生日回忆》12屏诗轴中,提到洪水毁田一事:“种得花生二亩四,洪水骤来随波逝;继之大旱禾苗枯,终岁勤动惟流涕。”因此,他立志学水利,希望学成治水本领,报效乡梓。

胡家家境贫困,胡步川从小便帮父亲种田放牛。不过他热爱学习,最后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入临海城内的浙江省立第六中学。1916年,胡步川从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并于次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因为勤奋好学、为人踏实,胡步川受到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河海工专教务长李仪祉教授的赏识,对方不仅关照他的生活,还将自己毕生学问毫无保留地精心传授,使得胡步川在学业上大有长进。毕业后,胡步川留校任助教,并兼任校刊编辑。

1921年秋,陕西发生了特大水灾,泾河、渭河两岸的居民受灾严重。1922年,李仪祉受陕西省政府之邀,决定赴陕西兴办水利工程,胡步川紧跟恩师脚步入秦。

泾河流域的泾谷,山高坡陡水急,百里荒无人烟,时常有野兽出没。要想治河,首先要绘制出准确完整的地理水文图。曾有多支水文测量队想要完成此举,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胡步川却不气馁,他决定出任渭北水利局的测量队长。在周密的组织计划和准备后,他率队逆水而上,去接受泾河恶劣的挑战。经过艰难拼搏,克难阻险,一张高度精密的泾河地理水文测量图终于绘成了。

此后数十年,胡步川先后担任汉中水利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华北水利委员会工程师、西江闸建设总工程师、金清闸工程处主任工程师等。1957年任中央水电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首任所长。

功绩

参观完一楼,相信许多人已经对这位治水先贤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那么,二楼的展陈则会让大家对他增加一份亲切感。

温岭负山涉海,民国时期,入河诸溪源短流急,难以蓄洪。由于金清港上不能泄洪、下不能阻潮的水患,屡遭洪潮袭击,仅1923年就“淹死人无数,无主尸棺达876具”,于是,民众迫切要求重建金清闸。

1929年,在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工程师期间,胡步川得知家乡要发展水利,于是毅然放弃高薪职务,回到家乡,以低薪就任金清闸工程处主任工程师,设计建设新金清闸。

在此期间,他深入实地进行全面调研,撰写《论金清港建闸》报告,提出了一要省地势、二要划一横断面、三要测量全流域面积及雨量、四要谋改良、五要节经费的建闸举措,评估了“以最小利益每亩增加农产物一元计算,则每年即可增90万元之收入”的工程效益。

工程选址确定后,他夜以继日地开展设计工作,完成了闸22孔,每孔净宽2.5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图纸。该方案比早年省水利厅聘请的荷兰工程师提出的方案节省一半投资。

1934年8月8日,新金清闸建成,闸22孔,水闸排水宽55米,是当时浙东规模最大的出海闸,也是较早建成的由国人自行设计与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中型出海水闸之一。2010年被载入《中国河湖大典》。

如今,在纪念馆二楼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新金清闸的模型,也可以通过投影仪了解该水利工程的原理。

在全力开展新金清闸勘测设计工作的同时,胡步川又作为工程师,负责建设黄岩西江闸工程。因为长期奋战在工地一线,积劳成疾,落下了肺疾。他带病工作,并作诗自励:“岁月如流电,生涯如破船。急须修理好,鼓棹过深渊。”

返乡

参观完展厅,大家可以沿着走廊前往南面的房间,这是胡步川晚年时的居所。里面摆放了许多当年他用过的老物件,有中式老藤椅、老式西洋灯、老式胶片相机、软皮沙发、红木衣柜等。

1973年, 80多岁的胡步川退休回乡。虽到了耄耋之年,他仍不肯休息,发挥最后的余热为家乡做贡献。

受当地邀请,他发挥专长,带领大伙利用有限的条件搞水利。他在始丰溪、永安溪上建筑堤坝达11座,并在多处植柳护堤,实现了少年时的夙愿。他还拿出多年的积蓄捐给当地小学,鼓励教育。

1982年,胡步川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其生前在临海的藏书、笔记、创作的书稿以及《记事珠》日记全都捐给临海博物馆。纪念馆里也展出了胡步川大量的书稿、字画、绘图工具和具有史料研究价值的水利工程图片。

2024-02-2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4703.html 1 3 胡步川纪念馆:心系河海 步履百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