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塔桥,啜道地临海味

一到饭点,饭店门口就排起队伍。

头牌甜品蛋清羊尾。

浓油赤酱的炒肉片,几乎每桌都有一盘。

古早味的看大单点菜。

本报记者陈玲波文/摄

2020年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临海“新荣记”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三星中餐品牌。有老饕评价:如果说“新荣记”是临海餐饮的天花板,那白塔桥就是地板砖和承重墙。

临海人会吃,懂吃。尤其是上个世纪在紫阳街一带成长的人,总能在犄角旮旯处,寻得美妙滋味。而临海老字号饭店“白塔桥”,正如紫阳街地标一般的存在,在幽深的老街,为食客奉上经典的临海老味道。

白塔桥饭店,始创于1953年。旧时,因店前矗一白塔,店后存一石桥,故取名白塔桥。如今,塔和桥已拆除,店名就此沿用了下来。1956年,在公私合营的大环境下,饭店成为临海餐饮合作总店下属的商店,为集体所有,一直延续至今。从1953年到现在,饭店的位置、门面、味道都没有太多的改变,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临海特色。

49岁的徐军,是白塔桥饭店现任总经理,从学徒到坐馆,他走了30年。他介绍,白塔桥饭店刚开业时,菜单上只有炒肉片、蛋清羊尾、醉猪腰等二十几道菜,现在扩充至七八十道菜,但卖得最好的,还是那几道经典口味的老菜。这些老菜,开店时候是什么味道,现在就是什么味道,几代人传下来,口味没变过。

一道稀松平常的炒肉片,在“白塔桥”卖了几十年,屹立不倒。

一只街头巷尾都在叫卖的蛋清羊尾,在这里吃了,才算吃到了真味。

“‘白塔桥’传承下来的,其实就是老一辈的味道,食材精选,调味简单,火候精准。肉片部位的选择是有要求的,蛋清羊尾的豆沙馅必须现熬。烹调所需的调料除了盐、糖,就是料酒、酱油,再无他物。酒是台州酒厂出品,酱油是本地酿造。”徐军缓缓道来,蛋清羊尾是列入《中国菜谱》的传统特色名点,凭其甜而不浓、油而不腻的口感,在台州本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也征服了上海、宁波、温州等地游客的味蕾。

问及制作秘诀,徐军两手一摊说:“都是师傅留的招式,我们半点没改。”做法是老式传统工序,蛋清羊尾里的豆沙馅是味道保真的关键。豆沙的制作方法,是街头巷尾皆知的老方子:按1斤赤豆、2斤白糖的比例入锅熬煮,磨成豆沙,拌入猪油,再放入锅内,用长铲子不断搅拌,继续熬煮两个小时。煮熟的豆沙光泽黑亮,散发着豆香和油香,再加入桂花和芝麻,包裹上板油,蛋清羊尾内馅才算制作完成。现在大多数饭店已将这层包裹的板油简略掉了,白塔桥饭店还坚持每块豆沙馅外面都包裹上,保持最地道的风味。这大抵就是武艺和厨技相通之处: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临海菜取南北方菜肴的特点,式样杂糅,但口味普遍偏清淡。列入白塔桥饭店前三甲菜品的“醉猪腰”系鲁菜,是一道会“开花”的老临海菜。那腰花微微打着卷,如花儿一般绽开;咬一口,脆脆的,里面出奇的嫩;蘸上咸香汤汁,鲜、香、脆、嫩,又散发着淡淡的酒味,唇齿留香,回味绵长。重点是,完全没有异味,就算是平素不爱腥膻味的人也可以尝试。

“‘白塔桥’在职员工有12名,他们把饭店当做自己家一样。老厨师都有30多年的工龄,守着这个老灶台,守住这份老味道。”说起温馨的团队,徐军眼里泛光。

肉丝拗面、炒黄鳝、酒酿蛋……“白塔桥”保存了临海几代人的味蕾记忆。相比普通美食,老字号的传承,无疑更能展现一座城的文化气质和风土人情,是漫漫岁月长河的忠实见证。

2021-01-20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2350.html 1 3 去白塔桥,啜道地临海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