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茜茜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不得强制或以与考核挂钩等方式要求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政务APP,未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同级党委审批同意,不得借用或抽调中小学教师。(2月19日《台州日报》)
给教师减负,是教育环境的净化,是“其他单位”的需要不再凌驾于教育的需要之上,是教育部门挺身而出对教育资源被占用、被消耗的情况说“不”了,是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性归位。
中小学教师被借用、抽调,对教育工作的正常性开展干扰很大。设想一下,中小学教师编制本就紧张,一个老师教几个班,一星期上几节课,基本是人尽其用。抽走一个老师,这位老师教的班级和课程由谁来代?如果分摊给其他老师,势必造成工作量超负荷,教学精力不到位,对于其他教师和班级学生都不公平;如果学校找临聘教师补缺,临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对于被借用、抽调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必然也是觉得借用单位比学校更有优势,才会乐意前去。这个管理缺口的存在,容易使教师队伍人心浮动,不把心用在教学上,反而寻思把教师岗位当成去其他单位的跳板。其背后体现的,是教师队伍上升渠道的单一化、管理的不规范、流动的不通畅。教育部门应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丰富职称评级、教学比赛的形式,强化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对于已被借用、抽调的中小学教师,应该进行底数摸排和清理,督促其尽快“返岗”。
强制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政务APP,背后的症结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可能政务APP一开始也不想麻烦学校和老师,最终碍于需要关注和点击人数,才会瞄准教育部门庞大的人群基数,自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省教育厅的这个规定倒是非常接地气,直接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挡在了校园门外。
当然,除了省教育厅的一系列减负措施,地方教育部门也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段等不同特点,列出具体的教师减负清单。同时要明确,减负不等于没有负担,对于清理后保留的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的事项,同样需要列一张正面清单,毕竟给教师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放到立德树人的使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