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谷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去各地出差。我家书架中存放的民国版文学旧书,不少因此淘得。
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出版的《宋诗别裁》,我是1962年8月1日从宁波市古旧书店买的,购书发票保存至今。
上海大光书局1937年二十一版、赵景深著的《中国文学小史》,我是1964年5月31日在上海旧书店买的,也保存了购书发票。这本《中国文学小史》,立论精辟,文笔轻松。作者在《十九版序》中,言及印数已逾2万。在当时,这确是一本精彩的文学史书。这册书,我曾有失而复得的经历,扉页上留有题句:“近十年前曾得此书,后散失,憾极。历数年,失而复得,甚喜之。岁月如流,十年磋跎,自觉学业荒芜。把笔书此,叹息再三。一九六八年夏日挥汗题于故土月湖。”题句之时,因文化大革命,我在上海出差回不了海门(今椒江),待在宁波家中一月有余,故而“叹息再三”。
上海现代书局1937年六版的《达夫代表作》,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四版的《达夫全集第五卷——敝帚集》,这两册书淘于一次出差至温岭期间。记得是在晚饭后,逛街偶遇旧书摊买的。还有四册宁波淘来的旧书,均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我戕成了残本,它们是《徐志摩选集》(中央书局1935年初版)、《张资平选集》、叶圣陶《文章例话》、郭莽西《一篇文章的构成》。
1966年以后,古旧书店陆续关门,我却意外地一次性“捡漏”三本民国版的古诗词旧书——1933年三版的《白香词谱》。那是一本十分经典的词学入门读物,有词牌100则,并有词牌别名、考正、填词解,且附有“词人小传”“晚翠轩词韵”。《板桥集》,收录诗、词、道情、题画、家书,可谓板桥全集了。还有上海新文化书社1933年四版、朱淑贞著的《断肠诗词集》。这位宋朝女诗人,因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而早逝,其多数作品被父母在极度悲痛之中付之一炬,现存世者只是劫后余烬。
这三册在当时属于“不可求”的古诗词集,让我在临海的街头巷尾“遇”上了。其时是1968年3月,我从海门(今属椒江)赴临海参加宣传队,全天候地排练、演出革命文艺节目。期间,偶遇一挑担老汉,竹筐内有数册旧书。驻足询问之后,被我悉数收入囊中,此举确实可以称为“邂逅旧书陌上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