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在大地上的绝美风景

——读《飞龙湖民间故事》有感

陈伟华

印象中,我孩提时读得最多的书,是民间故事。每当放学,脑子里便想着赶紧回家去读那本还没读完的民间故事。这类书籍里的故事往往生动有趣,令人百看不厌。

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遗存中的活化石。它是前人生活、习俗、心理和信仰的遗留,也是民间百姓在生活中形成的共有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地域文化。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所说,灿烂的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根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半”,是人类重要的文明遗产。它不仅凝结着炎黄子孙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而且昭示着华夏民族的个性与精神。

近日,一本台州本土的民间故事书籍——《飞龙湖民间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看了以后,触动了我的怀旧情怀,恍若回到过去的岁月。

《飞龙湖民间故事》,是台州作家李异主编的新作,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飞龙湖生态区,坐落于台州市区几何中心,路桥主城区的西部,是台州市绿心生态总体规划的核心区块,面积约28平方公里。它不仅是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的主体工程,起着排涝调蓄的重要作用,还是一道绝佳的景致,有着优越的山水资源条件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飞龙湖周边,是路桥先民最早的聚居区之一,距今大约有2000年历史。在这片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的“宝地”上,有许多散落于民间的传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长期处于“野生”状态,随时可能随风而逝,有枯萎和湮灭的可能。为此,李异对飞龙湖周边民间故事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整理,编撰成了《飞龙湖民间故事》。

该书分为“地名与自然风景故事”“风物风情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三辑,共收录了40篇民间故事。该书的正式出版,对于丰厚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促进和繁荣路桥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升当地人文精神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收在这本书里的民间故事,有记述人物、有记述风土人情,有记述奇异动物和植物等,还有对爱情的向往,对善良和美丽的讴歌,以及对贪婪和丑恶的批判,堪称路桥飞龙湖区块的一本完整的地方风物志、地方民俗志和地方传奇志。

这是一本关于河流的时间之书,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张弛有度,让读者可以享受到一气呵成的阅读快乐。其内不乏精品佳作。作者在编撰这本书时,力求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作内容素材,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使人们被压抑的本能,借助幻想得以提升和升华。

“许多人都知道,飞龙湖是新挖的人工湖,但飞龙湖为什么取名飞龙湖?跟龙又有什么渊源呢?却少有人知。相传飞龙湖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九, 就会下起蒙蒙细雨。当地人都说,这是龙子来探望母亲,洒下的滴滴眼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飞龙湖民间故事》开篇的第一句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该文题为《飞龙湖的来历》,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叙事散文,娓娓道来,把读者带入想像的空间。透过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创作的初衷。他迫切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大自然,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又如 《九龙泾与九龙桥的传说》一文,情节跌宕起伏。在这个民间故事中,有很多感人的情节,催人泪下。

《飞龙湖民间故事》采编是路桥区政协文史委的重点课题,他们携手路桥区飞龙湖生态区建设发展中心、李异文学名家工作室共同开展。主编李异,是浙江省作协会员、路桥区作协主席,是一位笔耕不辍,逐梦文学的职业作家。为了编写好飞龙湖民间故事,课题组曾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听长辈讲我们村的民间故事》征文比赛,并多次进行实地走访,挖掘、记述和整理飞龙湖区域那些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从而用鲜活、精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书内的佳作,如《南北工匠斗艺造戏亭》《涌泉庙的故事》和《徐偃王教民耕作》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桥区还多次召集举办创作研讨会,邀请专家对质量进行把关,使之更为鲜明生动,更具可读性、可传播性和艺术感染力,由此填补了此块文化保护和文史资料工作的空白,堪称本土文化的精品。尤其是对飞龙湖景区开发来说,更是一项“注魂”的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021-03-06 ——读《飞龙湖民间故事》有感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6273.html 1 3 “种”在大地上的绝美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