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朱小兵)“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为民情怀。”3月6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保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电信网络诈骗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诈骗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招摇撞骗,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切实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是筑牢民生安全防线的迫切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民共治良好生态。要优化协调工作机制,增强协同治理能力。”陈保华建议,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短视频、微博、直播等新型媒体,多渠道、有针对性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传授防范手段,在维护用户免受诈骗侵害的同时,建立健全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用户参与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要构建公安、工信、金融等主要相关行业或部门深度协同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在涉诈线索机制、战略模板分析、追踪溯源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大对诈骗行为联合打击力度,出台更加符合新时期犯罪行为特征的司法解释或具体措施。
陈保华认为,要坚持以行业管理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提升行业监督治理能力,构建信用体系,深化治理成效。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互联网平台存在的个人信息过度采集等问题,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能力,建立全网涉诈资源交叉核验机制,制定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治理诈骗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积极构建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相关个人及企业信用体系,推进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用户实施黑名单管理通报,完善诈骗惩戒体系,更好发挥综合治理体系效力。
“完善立法是强化诈骗治理的法制基础。要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增强电信网络犯罪惩戒力度。”陈保华建议,尽快出台个人信息维护、数据安全等专项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国家司法机关应当加快制定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调查取证方法和规范指引,增强企业落实诈骗流程相关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应当统一规范全国各地电信网络诈骗惩处标准,提高犯罪成本,增强法律对电信网络犯罪行为惩戒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