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正将军的党史缘

张广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沧桑却能始终保持活力和锐气,说明党的这100年极不寻常,党史本身就是一部最生动的党性教科书。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党的各级媒体都精心推出有关党史的节目。

其中,央视有两档系列节目引起我的关注。一是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另一个是《国家记忆》栏目近期推出的纪录片《绝笔》系列。因为在这两档切入点不同的节目中,我看到了同一个人,他是党史事件的讲述者之一。他就是邵维正将军,有名的中共党史专家。邵将军是我们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的余家屿村人,已经86岁高龄的他,还活跃在党史宣讲的第一线。今年,更是他忙碌的一年。

早些年就听过邵维正将军讲党史。2019年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个党支部都认真组织学习,那时《党史故事100讲》是我们最重要的视频学习材料。其中就有邵维正将军讲党史的视频。因为在新闻媒体工作,我们也是对党史有所了解的人,但邵将军讲述的一些党史细节和结论性观点,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些新鲜。这样有料有货的党史片段,我们都爱看,每一次都觉得还没看够,还想接着再看下去。

《党史故事100讲》采用纯讲座的方式,由一人主讲,形式上类似《百家讲坛》。而近期收看的《国家记忆》之《绝笔》系列,是通过文献纪录片用影像语言讲述的方式,中间穿插对党史专家们的访谈,言简意赅。所访谈的对象很多,大多是党史事件的关联人,如烈士后代、当地的党史专家等,而关于这些党史事件的背景或重大意义,则往往由邵维正将军来介绍。

在《绝笔》系列《切切在心夏明翰 拳拳在念高君宇》这期节目中,两位主人公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夏明翰的就义诗非常有名,他在临刑前挥毫写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邵维正将军在节目中不仅介绍了夏明翰生平中的重要时刻,又对夏明翰“为主义献身”的精神做了概括和提炼。

相比之下,很多人不太了解高君宇的事迹,这主要是因为他积劳成疾,病逝得早。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的亲密战友。他是“五四运动”重要的学生领袖,也是最早从事工人运动的党的领导人。

高君宇在党史上有名,还因为他与北京才女石评梅的恋情。石评梅有很多作品传到今天,有两本集子,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重印,我都买到了。高君宇和石评梅是一对革命情侣,可惜的是,在高君宇病逝之后才三年多,石评梅也因病早逝。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就在北京著名的陶然亭旁。高君宇的墓碑上,是石评梅题写的高君宇生前写给她的言志诗: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邵维正将军要求我们后人学习高君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奉献精神。

邵维正将军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不久前,我还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一本由他主编的《文图并说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这是200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编写的。

据百度介绍,邵将军对党史研究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就是考证出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日子、参加人数等。

早在198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的创刊号上,邵维正发表了论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其中说:“一大在上海开了6次会,每天1次,加上两天起草文件,共计8天,7月30日向前推8天,正好是7月23日,与记载吻合。”邵维正的这一确凿考证,让党内主管宣传工作的胡乔木很激动,他赞扬邵维正:“弄清了几十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是党史研究的一大成果!”

我特意翻阅了那本淘来的《文图并说中国共产党80年大事聚焦》,在“红日从这里升起”这一章节,果然把党的诞生过程写得既简明扼要又条理清晰:

“1921年7月23日,一个中国革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日子。在朦胧的暮色中,各路代表先后来到了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家。会场就设在楼下客堂中间。

晚八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开幕。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由各地代表报告工作情况。

25-26日,休会,起草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27-29日,连续三天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党的纲领和今后实际工作。

30日晚,举行第六次会议。

就在这第六次会议刚开始不久的时候,闯进了一个‘穿灰布长衫的中年男子’,也亏得参加会议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着丰富的秘密工作经验,果断决定马上转移,才避免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全军覆没。”

邵将军对于历史问题的考证是很缜密的,不仅考证出每一天的议程,还精确到了一天中的具体时间。关于立即休会转移地点的决定,也明确了倡议人马林。从这点上说,马林对中国革命是有大功劳的。现在的党史宣讲或党史教材,采用的,都是邵维正将军的研究结论。

2021-04-1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0367.html 1 3 邵维正将军的党史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