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评

亲子要有“度”,更要有“界”

元 萌

从小到大,所有发生在亲子之间的信任危机就像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经历一次崩坏再重建的过程,亲子双方会对彼此的关系产生新的认识。

在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中,其实有助于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升温”,但要实现亲子信任的“双向奔赴”,是需要持续思考的课题。

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或许来自父母的“不信任”也是经常出现的生活场景。比如你想要学某样东西,父母不相信你能学好,反而会打击你是“三分钟热度”。比如你在学习上已经下了很大功夫,父母依旧会质疑你偷懒、上课不专心。正是出于种种的“不信任”,父母就越会从生活点滴上约束、支配孩子,这类父母相信,自己为孩子铺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

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孩子,反过来会怀疑父母甚至质疑自己,从而造成原生家庭环境下的信任危机。父母口头上没有践行的承诺,在孩子的眼中就是失信,父母翻看孩子的手机及私人物品,便是侵犯了隐私的边界。诸如此类,都是造成孩子不信任父母、诱发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本应该无条件信任、毫无保留的亲子之情,却要处处设限、处处质疑,这在许多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不相信我呢?”这句话大概每个人都听过,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需要人无条件信任的感情,未免过于沉重。

因此,亲情关系中的信任需要更加独立地来看待,要学会遵从内心的真实选择。儿时的我们,可能缺乏自主选择、自我支配的能力,更多的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但成年后的我们,具备独立思考、自我选择的能力之后,对于父母给出的建议,应该以一种更理性的态度去倾听与交流。

亲子关系中的信任,也需要双方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越是至亲的人之间,越是需要给彼此独立生活的空间。亲子相处,需要有度,更需要有边界。

在亲子关系中,存在着一种“换位”的现象。父母抚养我们成人,我们赡养老人安享晚年,这是责任义务上的一种转换。可以发现,长大后亲子关系中存在的信任危机,又存在于其他方面的生活琐细。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孩子在发朋友圈时会分组屏蔽父母。当我问及原因,他们会说无非是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动向,干涉生活自由,或者是和父母有代沟,“观念不同,没什么好分享的”。

将父母无情地隔绝在自己的社交圈外,可以说是当代最典型的亲子信任危机之一。

作为子女,我们会不放心父母在这个充满“数字鸿沟”的时代逐渐老去,会不相信他们能独立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会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一次次地放父母的“鸽子”,长大后的我们似乎也辜负了父母们的期待,也对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信任。

之前看纪录片《人间世》,有一集讲的是临终关怀。老人的老伴刚去世,自己的女儿因为现实原因不得已要将他送去养老院。老人不愿意去,女儿就对他说,妈妈生前的时候还能照顾你,你现在一个人了,我不放心。你要是去养老院,平时有人照顾,周末我还可以来看你。

老人面对镜头落泪了,就像一个孩子。最后,他还是听从了家人的安排,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安土重迁,不愿离开家里,是出于对亲情的信任。听女儿的话,是对家人的信任。

建立起亲子之间的信任,是终其一生的漫长过程,而平等交流、换位思考,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掌握亲子相处的尺度与边界,才能让之后的“双向奔赴”成为可能。

2021-11-23 随 评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9840.html 1 3 亲子要有“度”,更要有“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