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备受关注,许多父母还因此焦虑,特别是“双减”之后,这种焦虑更甚。孩子成绩会不会下滑,空出的时间应该做点什么,成为困扰家长的两个常见问题。
近日,台州市民大讲堂邀请教育学者、亲子作家蔡朝阳,做了一场题为《父母觉醒 孩子成长》的讲座,家长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现摘录片段,供读者参考。
蔡朝阳/讲述 单露娟/记录、摄影
一
当下小学生的家长都有这么一个痛点: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用功读书了?
孩子为什么不用功读书?因为用功读书需要驱动力。高中时,我用功读书的驱动力是知识改变命运,我不想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只能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可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富足,什么都有。家长怎么跟孩子解释,虽然你生活在糖罐里但你还得吃苦?
这就是矛盾所在。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我有一个观点:教育就是拼爹,但是拼的不是经济实力或者位高权重,而是你的教育观念有多么先进。在这个时代,要让我们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在起跑线抢跑,而是需要家长建立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观,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小的时候对学习也不上心,我妈数落我长大后只能去捅烟囱。这是她当时给我的职业规划,可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行业早就消失了。
家长不要以现代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这是我们当下对这个时代的判断。孩子现在还幼小,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三十年后什么行业最好你根本想不到。
要想孩子立于不败之地,家长需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到支持孩子成长的动力,这才是他们以后人生中最重要的。
二
上面说的是理念,现在我们来说说实践。
以现在的“双减”政策为例。“双减”落地后,家长心中有两个担忧:一个是不上培训班,孩子的成绩会不会落下?一个是多出的时间,孩子应该做点什么?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上培训班,在一段时间内孩子成绩可能会下滑。这个时候家长不要着急,小学时候的分数,跟孩子未来的成就没有关系。什么是有关系的?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里,家长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不管学习好不好,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让他们建立起独立学习的习惯,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我家小朋友上一年级开始,我就每天接他放学。回来后,给他吃点零食就陪他写作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每天不落地坚持了两个月。之后,我放手了,放学回家后,吃完零食就让他自己去房间写作业。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建立一个习惯。如果孩子一年级写作业可以不用家长陪,之后也都不用了。你要让孩子明白一个观点:学习是你的事你要自己去完成,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来完成。爸爸妈妈上班不用你监督,你做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不监督你。
这里要说明,陪伴和监督是有区别的。小朋友作业完成得不好,你在旁边大发雷霆,这是监督。孩子写作业时,你告诉他,因为你刚刚进入小学,写字是很难的事情,所以爸爸妈妈在旁边陪你,这是共同度过。
第二个问题,“双减”之后多出的时间应该做什么?
一个,你可以带孩子去户外。家长一定要在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是给孩子去户外的,这可以作为亲子陪伴,建立你跟孩子之间的连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户外活动,也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此外,你可以看你们家孩子最喜欢做什么。他们喜欢做什么你就支持?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最喜欢的是游戏跟手机。除此以外,你最好再找一件他们喜欢玩的。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画画,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无聊的时候都会拿起画笔涂涂画画。这时候,不管孩子考试分数怎么样,你都去支持他画画。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在从事他真正热爱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成功,可能这个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就就在画画这件事情上。
有家长问,孩子喜欢玩乐高,难道以后长大就当一个乐高的玩家?错!不是这个道理。你要去想一想乐高它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它是很多零件组成的,需要想象力、创造力、空间结构能力、专注力,你的孩子喜欢玩乐高,将来他可以是建筑师,可以是设计师,也可以是艺术家。
归根到底,你看不见的东西,才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东西。
我们再来谈谈如何解决孩子游戏成瘾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父母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从“威逼利诱”到“厌恶疗法”,十八般武艺上线,但效果大多不好。
我来说一个小故事,或许家长听了会有启发。我曾在动车上看到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闹着要玩手机游戏。刚开始,妈妈也会哄着,告诉孩子不能总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后来哄不住了,就给一些零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每次安抚都撑不了多长时间。妈妈搞得不耐烦了,就开始吼孩子,威胁说:“再闹,待会儿下车就不带你了,爱去哪里去哪里。”
孩子吵着要手机,其实并不是孩子多么想玩游戏。只是妈妈时不时地看手机,没有去陪伴孩子,孩子便也想着要玩手机。如果这个时候,妈妈能带孩子一起看看窗外的山川、河流、田野,讲一讲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或者问问孩子一棵棵大树为什么会飞快地往后跑,激发一下孩子的兴趣,启发一下孩子的思考,相信孩子也不会再闹着要玩手机。
孩子并不一定需要游戏,他们只是需要一点存在感。孩子需要被认可、被关注、被尊重。如果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被一一满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所以,父母多陪伴孩子能有效解决孩子游戏成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