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

禾 睦/文

新书《飘然书生》,是林热军的第二本著作。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我有一种想抢先说几句的冲动。

这部书的名字蛮有味道。它应该是出自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系舟》诗:“系舟江浦待潮平,叹息无人共月明。历尽世间多少事,飘然依旧老书生。”“系舟”为题,古今诗人喜用。老陆的“系舟(船)”诗有好几首,他的长叹息自然有深刻道理,因为对他而言,世间之事的确是历尽了的;而本书作者,固然也是一介“书生”,可以“飘然”,但就其年龄恰值弄潮江浦、收获浪打浪风情之时。我猜想,小林当是反用陆诗之意,取其趣味而已,借以言其“雪堂闭户读书史,兴来飘然弄云水”的自在之境。若然,亦见出小林撰文著书之心境。

热军是我在台州师专中文系任教时的学生。记得他当时的性格有点内向,文静而不张扬,与他瘦小的形体颇有几分和谐。他不显山露水的原因直到我读到他的首部作品汇集《诗润岁月》才有所明白。不好意思,“汇集”是我自作主张给贴的标签,因为那里面融合了太多的诗歌、杂文、演讲稿、论文、词话、小品、书信……杂七杂八,分门别类多达18种。其中以人物、往事、游记最有代表性,其理,我以为是功夫在文外。原本也想评说的,但最终由于体裁太多,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口而作罢。这第二本书是纯散文,门类体例与第一本相似,但整合为12章了,同样以这三类最为出彩。如人物篇的《硬汉柔情——记俞正灿老师》《蒋明考老师是一个带光带电的人》,几个小故事下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往事篇的《塘坤记忆》《借种》,充满泥土味、乡里情,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游记篇的《金秋海边钓鱼》《奇险华山》写人状物、绘景叙事,笔调轻快,细节尤显生动。总体上,热军的文字朴实、文风清新、文章可读性强,文外功夫立于纸上。

热军的本职工作是中学语文老师,而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饱学博学之士,天文地理,三百六十行都应该略有所知,至少对教材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一桶水,过滤、浓缩成一滴,赠给学生。如果这样的桶水化为一行行文句,毫无疑问,应该是精彩雅致的。从文中,我看到了这桶水的涟漪。

至于明白什么呢?我觉得有这么一个现成的词语可以回答:静水流深。

不动声色、不露于形。现在的热军还是这样,脸上基本长挂着微笑。可不要误会哦,这绝不是面相学中的城府厚重。凡是跟热军熟悉的人早就懂得了他埋藏在心底、火山一样的情感。他在邀请和接待同学去他家乡游玩的时候,尽管言语一如既往的始终平淡,寥寥数语也没有鼓动性,但真情心火的灼烤,同学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我特别赞赏他这种态度下的执着,执着于他所热爱的文学写作。

他的同学、校友,绝大多数与他一样,早已在中学教学岗位上获得了高级职称,著书立说的也已经不少。但据我所知,像他这样热爱文学创作,始终坚持不渝的并不多。他个人的公众号直接亮出自己的爱好《林热军文苑》,张榜公布自己的文创,以及给他人提供作品发表园地。

他长期在家乡的桃渚中学任教。毫无疑问,他的文字当然也是家山家水家乡情。由于那里是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奇山异水、传说故事、深厚的人文历史,让他有了天马行空般地任性挥洒的条件。

如果说著书出版是乡镇中学教师成功的标志,那么,热军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刻苦、勤奋、自律、坚毅。

热军的业余生活重心是文学创作。他把终身学习和文学创作看作是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目标,因此,生活很充实,日子很通透。即使在他们夫妇神雕侠侣般地游山玩水时,言语和文字依然是“光阴的故事”里你唱我和的浪漫。这当然不是假语虚言,文集中的《年终总结》就是他的自白。他有一段写在我文章下面的留言也可以是一份很好的呈堂证据:“老师的文章,我是一直学习,当作我的继续教育。”

人生是应该有向往的。无论职业还是爱好。热军的兴趣有点广,诗词、摄影、旅游,还是个学有师承、资深的太极拳运动员,这种静心之国术颇合其人其形。

岁月、人生需要沉淀,思想、文字也需要沉淀。现在,年过半百的他虽然不再是风华正茂,但依然可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出,热军的初心坚持和自我奋斗是坚持不懈、屡出成绩的,值得我认真学习。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南北朝陶弘景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我把它转录在这里,希望自己能更好地继续内心的修炼,当然,也愿与读者共勉,在阅读本书后,能对此诗有更多的理解和吸收。

2021-11-2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0393.html 1 3 静水流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