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市镇的文学之美(中)​】

浙东小说中的 “吴越”之气

元 萌 /文

若说郁达夫、茅盾是浙西文学的代表,那么鲁迅则是浙东乡土文学的象征性人物。而由郁达夫转向鲁迅,则是从柔性的乡土眷恋转向刚性的乡土批判的过程。鲁迅善于通过当地民风的叙写,表现出浙江文化中朴直、刚硬的一面。

若说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市镇是一种情绪的外化,那么鲁迅笔下的江南则是回忆的影像。如童年时到赵庄看社戏的回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么好的戏,这么好的夜色,全部是留存在回忆中的,鲁迅所建构的江南其实是一座回忆中的城市。

在宇文所安的《追忆》中有这样一句话来论述回忆:“回忆永远是向被回忆的东西靠近。时间在两者之间横有鸿沟,总有东西忘掉,总有东西记不完整”。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带着豆麦蕴藻之香,在向回忆不断靠近的过程中,一切庞杂的事物都淡出成了渺茫的存在,唯有记忆中的香气得以永存,记忆连带记忆中的江南一起,都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

这包含了鲁迅作品中深沉的乡土眷恋,故乡是一想起来就能泛起“含泪的微笑”的存在。不过在更多情况下,鲁迅笔下的故乡是充满着无从亲近、无所回忆的意味的,正如他在《故乡》中写道——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此时鲁迅笔下的故乡不再是记忆中带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存在,不再隔着重重时间的阻隔,这就是存在于此时此刻的真实的故乡——阴暗、萧索、清冷。《故乡》中的“我”不再像《社戏》中的“我”一样,对故乡充满了美好的回忆,而是选择性地遗忘了许多前尘往事——“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所谓的故土情结已经被刻意模糊、抽象了,而是用更深沉的乡土批判替代了那份乡土眷恋,由对故乡的整体印象转向对个体生命的追忆。他在《故乡》中借助闰土的人生历程,隐喻了故乡多年以来的变迁。

鲁迅借助少年闰土构建了一个充满灵气、充满活力的乡土世界,然而美好的童年记忆并没有使他一味沉湎其中,他很快从美好记忆中清醒过来,反而觉得现实中的一切与他分外疏离:“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

此时记忆中的故乡的诗意和美好已经被消解殆尽,所谓的乡土眷恋变成一种隔膜。鲁迅在《故乡》中建构的其实是两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故乡,借助的是诗意表达;一个是现实中的故乡,借助的是理性批判。

回忆中的故乡是和鲁迅的灵魂最为贴近的,也是他所赞美的,而现实中的故乡,他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除了乡土社会的底层人物,鲁迅还塑造了孔乙己式的底层知识分子形象,借助个体来反映浙江市镇文化存在的劣根性。

《孔乙己》一文将江南市镇的范围缩小到鲁镇的一个小酒馆中,其中就如同一个微观社会,同样呈现了社会中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温酒、吃豆、高谈阔论、消磨人生,这是孔乙己的生存状态,也是当时万千市民庸常的生活写照。

不同的是,鲁迅以冷峻的笔调表现出市民生活的庸俗情调,与愚昧落后的乡土生活共同构成浙东文学的乡土批判主题,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之后浙东乡土文学的传承发展。

曾有学者说,民国浙江文学38年,就其整体而言,是一种“悲情”风格,充满崇高、叛逆与悲情的美学意境。王鲁彦、柔石、许杰等一系列作家,在鲁迅的带领下,将浙东乡土小说推向封建专制集权的对立面:批判、叛逆、反抗。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以诗性表达来建构一种认同感,同时又在理性观照下表现出一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和对抗,在他们的文学建构中少不了带血的抗争。

比如在许杰的《惨雾》中,以浙东农村为背景,以愚昧、血腥的械斗展现了当地剽悍的民风,批判了当地腐朽落后的宗法意识。又像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则叙写了浙东穷人的“典妻”传统,批判了民间存在的落后风气,对女权丧失、人权丧失的春宝娘寄予深切同情,寓示着贫富悬殊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世界和基于普遍认知中的江南文化是有一定落差的。传统认知中的江南是依山傍水、清雅脱俗的,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而锐意进取的,是应当充分契合文学中的诗性表达的。而浙东乡土文学似乎是通过一种“反诗性”的方式来颠覆我们印象中的江南。


【相关书目】

1.《鲁迅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2.《追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2021-11-27 【江南市镇的文学之美(中)​】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0392.html 1 3 浙东小说中的 “吴越”之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