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 子

毕雪锋 (文字是少年的风,中年的梦)

友人经常问起,好像你很少写关于家乡的风物?我往往会莞尔一笑。因为一听到家乡两个字,脑海里萦绕的满是浓郁深沉的情愫。

是不爱吗?不是!正如艾青的诗句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每每驻笔不前,总觉得用既定的文字去表达或过于苍白,甚至于有些浅薄。但意识里却时时想着念着爱着——

家乡的风物最撩人的当然是橘子,有橘子也就有家乡。打小起,家乡和橘子就融合在一起,注入了血脉里,年岁越长越粘稠,仿佛在身体上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岑参的两首诗便提供了最好的证明。

曾见何子贞书皮日休的句子:“千株橘树唯沽酒”,词选“千株”本就足具魄力,再配其行草书,更觉姿态横逸,气势飞扬。《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曾记载:李衡呼橘为奴,畜橘养家。后遂有“橘奴、木奴、千株橘”等作为橘子的别称。遥想儿时出门,方圆十里遍布橘树,绿叶素荣金果捧鲜,那震撼的画面至今难以忘怀。可惜年少无法沽酒,古人的乐趣体验不得,想来也是遗憾得很。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白霜、绿叶,朱红、金黄,多么美妙的视觉对比,多么华丽的色彩调子。自古而今,橘子的颜色和橘园的景象感动了多少人?我想不仅仅是才子佳人吧?忽而忆起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金黄的橘园,是情人眼中那抹光彩。”是啊,真是恰如其分的注解,多那么一点都显得肤浅。

由于对橘子一往情深,加上横溢的才气,苏东坡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把橘子的吃法和味道剖析得淋漓尽致、神韵十足,让人啖而不罢,欲弃不能。如“金盘玉指破芳辛”“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酸甜的橘子总带着家的愉悦,浸润着生活的芬芳,尝的人不同,尝的心境不同,尝出的味道当然也就不同。

“橘子经霜熟,梅花近腊新。”在菊暗荷枯之际,在秋末冬初之时,一句“橘子红了”便划破了天地间的无边寂寥,让人顿生温暖之感。温暖,令人心醉的字眼,更是橘子的品格。它在冰心《小橘灯》里那位镇定、勇敢、乐观的女孩手心里;它在朱自清《背影》里那位敦厚、善良、爱子的父亲衣兜里;它在芥川龙之介《橘子》里那位朴实、坚强、友爱的姑娘胸襟里……更像是一缕缕暖阳探进人们的心头。

冬日节令,时光正好,橘子甚佳。去橘园吧,带着欢愉的心思,亲手剪一串丰满的橘球,供奉在书房案头。时时看,日日对,挂念的都是家乡的好,牵记的都是橘子的美,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

2021-12-12 毕雪锋 (文字是少年的风,中年的梦)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1677.html 1 3 橘 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