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适过黄岩(三)

知子医国手 元自谙药性

松 庐 (古典主义者)

南宋谢伋隐居黄岩所住的灵石寺,年代颇为久远。据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载:“孙恩屯兵其处,忽有飞石击之退,遂改名灵石。有智顗翻经台、唐李义山著书堂。宋绍兴初,谢参政克家乞为香灯院。”

此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二年,因僧诵《仁王经》天降甘露而名甘露寺。后浙东“五斗米道”兴起,相传孙恩在此屯兵伐木造舟,忽有石从天降,击退孙思,故山寺均改名灵石。历史上灵石寺数度易名,在谢家乞为香灯院更名教忠崇报寺之前,又称耀珠寺。据《赤城志》载:“旧传昔有异人殿中塑佛像,期与十旬启门,僧怪之,未及期而启,壶有双鹤飞出,视所塑才二像,珠髻荧然,故寺旧名耀珠。”到了吴越国时期,末代国王吴弘俶在其龙兴之地台州多建佛塔以保境安民,国师德韶上人奉命在寺前建东西二塔,同时所建的还有县东九峰瑞隆感应塔。

《黄岩县志》所载的“智顗翻经台”,为南陈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留下的遗迹。有关智顗翻经的记述历来甚详,而“李义山著书堂”却未见记载,只能从李商隐的诗文中寻找蛛丝马迹。

考义山年谱,元和九年,义山三岁,父李嗣罢获嘉令,入浙东幕府,长庆元年嗣逝于浙西幕府,义山归豫。李商隐《祭裴氏姊文》曰:“浙水东西,半纪漂泊。年方就傅,家难旋臻。”写的就是自己十岁前的经历。史载孟简任浙东观察使时李嗣入其幕,孟简离任后改投浙西李翛幕。浙东治所越州,辖台州,李氏父子可能在此期间随孟使驻黄岩。义山《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自称:“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他在《上崔华州书》中自述:“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据此,如李商隐果真曾住灵石,年龄当在五至七岁。今日此处立有一碑,上书“唐李义山读书处”,应是更为准确。

洪适对清寂幽静的灵石寺印象深刻,长久难以忘怀。日后,他作《题灵石寺并简景思》:“闻道飞来石,当年却畔亡。烟杉行客路,风竹护禅房。有酒对玉麈,无诗夸锦囊。尘缨自羁束,真赏负山光。”顺带回忆了与谢伋在寺中相聚的欢愉时光,遗憾自己公务在身,不能自由自在地赏玩山水。

“芒鞋入谷亲寻种,野服巡栏自把锄。”谢伋在灵石寺东建园林辟药圃,种植药草以自娱。某日,吴僧了宗来访,摹绘药寮全貌,画中有白莲池、黄甘坞、水芝轩、挽衣寮、润畦亭、薜荔阶等景,谢伋为此作《药园小画记》。如今,僧画佚而谢记犹存,尚能让人领略当日药寮胜景。沧海桑田,人间已无谢氏药寮,白莲池则至今犹在,默默地见证着千年来的兴衰枯荣。

药香清警,谢伋躬身药圃当别有深意。台守曾惇《题谢景思少卿药寮二首》曰:“知子医国手,元自谙药性。”“我知若人心,欲了世闲病。”曾氏为政风评不佳,然不可因人废诗,这两句直指谢伋种药本意,可谓解语。

徜徉于药寮中,洪适也是诗兴大发。他作《次韵题谢景思少卿药寮》:“壮岁挥金迈二疏,眼看余子伏盐车。芷兰清馥浑纫佩,芝术新苗几荷锄。剩作好诗传近体,谁言巧宦胜闲居。北窗睡起琴声寂,便若身登太皞墟。”首句用的是二疏辞汉归乡的典故,盐车是指贤才屈居,末句则称许谢伋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他在《题景思水芝亭》中写道:“远意閟千云,亭幽不受尘。来为池上客,本是社中人。影密龟鱼荫,花开鸥鹭驯。买山如遂志,应许卜比邻。”亲临其境感受谢伋的惬意悠然后,洪适不觉也动起了归隐之意,想要在此结庐,与谢伋比邻而居。

在洪适离开此地五年之后,又有一位年轻人到访药寮。绍兴二十一年,二十二岁的朱熹入临安铨试中等,返回福建家乡途中奉母命前来拜见谢伋。朱熹的父亲朱松,生前曾受到谢克家的器重和栽培。谢克家举荐朱松担任秘书省正字,这个职务洪适也出任过。朱熹在拜访谢伋后,留下《题谢少卿药寮二首》,其一:“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阿。青山固不群,花药亦婆娑。一掇召冲气,三掇散沈疴。先生澹无事,端居味天和。老木百年姿,对立方嵯峨。持此供日夕,不药复如何!”其二:“小儒忝师训,迷谬失其方。一为狂酲病,望道空茫茫。颇闻东山园,芝术缘高岗。瘖声百不治,效在一探囊。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一代大儒,当时还刚刚出道,内心相当迷茫,亟需这位遁世高人老药翁来为他医治心病,指明人生的方向。

2022-03-16 松 庐 (古典主义者) 洪适过黄岩(三)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9981.html 1 3 知子医国手 元自谙药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