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悦水 /文
青春年少时,喜欢诗歌,喜欢读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的诗。泰戈尔、普希金、雪莱、惠特曼、徐志摩、艾青、席慕容、舒婷、北岛、海子等,都是我十分喜欢的诗人。
喜欢读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诗竟可以写得如此美妙,令那时只有十八岁的我为之沉醉。我更喜欢徐志摩的另一首小诗《偶然》。这首小诗让我常常想,人生之中,会有多少这样偶然的相遇,又会有多少的擦肩而过,爱情也罢,机遇也罢,命运也罢——有甜蜜、有温馨、有追悔、有痛苦、有无奈、有怅然若失……但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却能让人一生都铭记心头。
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就有这样的“偶然”。他有两段爱情令人动容。他与陆小曼的爱情,轰轰烈烈,起伏跌宕。恋爱时的热烈痴迷,婚后的矛盾争吵;相爱时的柔情蜜意,拥有时不懂得爱惜,都不由得令人感慨而叹息。在认识陆小曼之前,令徐志摩一见倾心的,是惊世绝艳的、被时人誉为“第一才女”的林徽因。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比林徽因大了八岁。在伦敦期间,他们的交往是从书籍和诗歌开始的,那时候,徐志摩时常给林徽因买书送书,并写了不少诗歌给她。
徐志摩深深地爱着林徽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为了这份爱,他最终逼着张幼仪离婚。我们无法评价徐志摩的做法是不是很不道德,但这至少反映出在徐志摩诗的温情背后所隐藏的无情一面。也许正是这种潜在的无情让林徽因内心踌躇、犹豫、徘徊,终未与徐志摩真正走近。
林徽因爱徐志摩吗?这只有林徽因自己知道,旁人是无法窥知的。但在后来林徽因的回忆中,证实了如果没有徐志摩的影响,她不会爱好文学,更不会有自己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林徽因在文学上确是深深地受到了徐志摩的感染和熏陶。多情而细腻的徐志摩以特有的诗人气质和对林徽因的一片痴情,打动了这个受中西两种文化影响的美丽女子。只是可惜,后来林徽因提前随父亲归国,等徐志摩赶回国时,她已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了。如果不是命运造化弄人,如果不是这种“偶然”,如果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果,那么,徐志摩的生命也不会在那一次空难中戛然而止。而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或许就会多了一对令世人无比羡慕的诗人伉俪。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志摩写过很多诗送给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首《偶然》。1931年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在当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志摩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片真情。
林徽因的确多才多艺,她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她的诗歌也有相当的造诣,其中代表作品就是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看着牙牙学语的儿子像幼苗那样茁壮成长,林徽因的内心充满着欢愉、希望和期待。那种欢愉的心情像春天轻灵的风一般舞蹈,像花一样自在绽放,全部都化为诗融入了每一个似精灵跳动的字句之中。
春寒渐去,春天的步伐悄然而至,春天的气息在不经意中越来越浓。哦,又到了这人间四月天,万物的生机都在蓄势待发,草儿萌发、花朵含蕊,一切都充满着盎然的、蓬勃生长的希望。而四月,正是春天里最美好的时光。四月的风是轻灵的、柔软的,如恋人在你的耳边喃喃细语;四月的云烟是变幻的、千姿百态的,在天地间氤氲浮动;四月的天空是天真的、青春的,夜幕中有星光像孩童般纯洁的眼睛在无意地闪动;四月里枝头上初绽的花是娇柔的、鲜妍的,在细雨轻洒中轻盈地舞蹈;在四月,心如水光里盛开的白莲,透明而澄澈,柔嫩而快乐,因为溢满心头的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如梦如幻的诗篇,是芬芳沁人的花香。
一首好诗,是无法用语言解读的。它会用诗句,触动你心灵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让你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流泪、为之仰天长啸、为之情不自禁地深深感叹——徐志摩的《偶然》如此,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也是如此。
我想,在生命之途中,也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偶然,也许会有崎岖坎坷、霜风雪雨,你无须讶异,也不必轻叹,更不用怨天尤人、痛苦、悲观而或失望。因为生命里也有春天,有温柔的风暖心的阳光。希望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永远拥有的,都是这般如风之轻灵、叶之鲜绿、花之芬芳、煦阳温暖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