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幼民:一份报纸,一种人生

台传媒记者陈佳杰

几十年坚持读报,看报成了舒幼民每天的“必修课”。

从《台州大众》到《台州日报》,在报纸还是稀罕物的上世纪60年代,还在上学的舒幼民就已经成为报纸的忠实读者。他说,能得到一份报纸阅读,很是珍贵。每每从字里行间读到家乡事、身边事,倍感亲切。

学生时代养成的读报习惯,被带到了工作中。二十几年来,报纸一直是舒幼民了解时事的主要渠道。阅报首选,是引导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台州日报》。

在舒幼民看来,读报对人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00年,他开始驾驶温岭至杭州的专线班车,一天一个来回。一趟4个多小时,在缺少娱乐设施的当时,在车上的时间最难打发。

如何让旅客不无聊,又能在几个小时里有收获?舒幼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读报。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自掏腰包买了20多份报纸放在车上,供旅客自取。总共花费10多元,旅客能从报纸中获取新闻资讯,车厢安静了,行车安全也更有保障。

随手摆放的报刊读物受到旅客好评,“读报计划”有了成效,舒幼民的习惯从每日读报向着带动旅客一起读报转变。就这样,在温岭至杭州的“浙江快客”上,醒目位置都会放着二十几份当天的《台州日报》。

在舒幼民看来,一份报纸不一定能改变人生,但能逐步培植起人们正确的价值观。他在长途客车上放报纸的做法得到了公司和旅客的肯定,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客车上都出现了《台州日报》。

还有旅客专程找到他表达谢意:在旅途中阅读一张报纸,知道了国事家事天下事,看到了改革开放发生的新变化,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

每日读报,坚持把工作做好,本以为生活将一直平静无波澜,直到有一天,“长人师傅”开车零违章的故事登上了《台州日报》。从读者变成主角,舒幼民说,“我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做着应该做的事,得知台州日报社的记者老师要来采访我,我感到惶恐”。

但也是那次采访,让舒幼民对《台州日报》,对记者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那年夏天,气温特别高,记者老师为了获取第一手素材,跟我出车到杭州一个来回。在我检查车辆时帮忙递工具,和我一起清理车辆,一起给乘客分发《台州日报》。我想,正是这些专业敬业的记者,才能让《台州日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也正是在那时,我知道,几十年坚持读报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如今的舒幼民,已经离开工作一线,与《台州日报》的互动更多了。退休后,舒幼民积极投身党建、宣讲等活动,写时评文章。投稿后,报社的编辑会与他探讨,精心指导修改。一篇篇文章在《台州日报》刊登,他总是难耐心中激动之情,与身边人分享。从读者到作者,舒幼民与《台州日报》结缘更深。他还被聘为评报团成员,成为报纸内容的监督者。

一份报纸、一群老师、一批记者、一份情怀,每日捧读油墨芳香的报纸,那是伴随他半生的亲切感。比他大了几岁的“老大哥”——《台州日报》即将迎来创刊70周年,他希望,这盏指引无数人前行的明灯,能够一直闪耀温暖的光芒,凝聚起助力家乡发展的磅礴力量。而他和台报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2-12-30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63351.html 1 3 舒幼民:一份报纸,一种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