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锋 /文
中国人向来含蓄。很多时候借用某一事物,然后通过系列描写和叙述,来迂回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显然,在这本《天坛六十记》里,肖复兴很好地做到寄情于景和托物言志。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肖复兴一直致力于京味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从《蓝调城南》《八大胡同捌章》,再到《我们的老院》《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等作品,肖复兴钩沉北京古老悠久的历史,检索北京的院落胡同,乃至一砖一瓦、一人一景,让广大读者品读到真实可人的北京,感受到他对北京的深厚感情。《天坛六十记》秉持其一贯朴实真诚的散文语言,洒脱挥就的随笔文风,通过天坛这一媒介,用60篇文章深情记录了当下北京的立体生活,将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人生际遇一一映照出来,再次将读者带回充满温情的烟火人间。
众所周知,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凡是来北京旅游,天坛是必打卡之地。对北京人来说,天坛更是一个敞开式公园,无比亲切。肖复兴常去天坛写生画画,兼具作家和画家独特的眼光,向我们多角度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动与静、人与物的天坛之美。这当中,有写了圜丘坛、皇穹宇、回音壁、祈年殿等皇家知名建筑,写了戴胜、柏树林、银杏、梧桐树等园中独有的动植物,写了斋宫、甬道、长廊、天心石等小众景点,更写了天坛一年四季不同之景。如此观察仔细,唯有日久生情者才能做到。如此娓娓道来,让我们犹如聘请到一位免费的优秀北京导游。
都说最是凡人善举动人心。肖复兴有一颗向爱而生的心。《天坛六十记》许多篇幅是他在天坛的所见所闻所遇,进而得出不同的生活感悟。《老太太的花》讲他碰到一位八十八岁还能画画的老太,心生羡慕;《彩色不适合古柏》讲他与一位只用炭条画天坛的画家两度相逢。尽管没有交谈说话,但心里记住了对方;《袋装参茶》讲他意外遇到一位四世同堂的老太太;《超短裙》《雨后》《三角梅》等文则记录了多个家庭在天坛的温情片段。当然,肖复兴还截取了在天坛工作的售票员、保安、清洁工的日常剪影。所有这些不认识的天南海北者,来自于无心邂逅,然后匆匆消失于人海,大多此生再无再见可能。读《天坛六十记》,让我们读出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令人感动,令人唏嘘。应该这么说,天坛成了浓缩人间况味的代名词。
年长者更易怀旧。肖复兴将大量笔墨给予自己曾经熟悉的亲朋好友。而天坛则是他们聚散离合的回忆杀之地。肖复兴在北大荒插队六年,这段难以磨灭的经历屡屡切换到生活。《一起到天坛画画》《今夕何夕》《惆怅而忧伤的聚会》等文,叙写了他与这些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的友情。读罢,使人感慨万千,惟叹世事沧桑,时光易老。而《凤仙花》《天坛之书》等文则讲述了他在天坛偶遇当年的邻居、同学、同事,在相互勾连往事的同时,彼此都愿将天坛作为重逢后再续情谊之地。这些用《天坛六十记》里一篇文章题目来形容比较恰当:每一首诗都是重构的时间。
肖复兴博学多才,在文中时不时穿插国内外名家名言,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在天坛建成六百周年之际,面对这一庞大的历史题材,肖复兴举重若轻,行文轻松,尽显大家风范。还借写大合唱、玩蝈蝈等,凸显天坛百艺汇合,人气汇集。更寓意一个开放包容的平民公园,历久弥坚,必将走向更远的新生。因此,《天坛六十记》更是肖复兴呈给天坛的献礼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