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徐三见

上蔡书院是台州宋元时期最重要的书院,也是该时期台州唯一的官方书院。事实上,上蔡书院也的确为当地培养了许多颇有建树的学术人才。

对于上蔡书院的作用和影响,林立、单露娟已阐述得颇为详明。这里仅作些小的补充。

书院的第一任山长为杨栋,《宋史》有传。不过,对于杨栋晚年的去向——他是终老台州,还是落叶归根回到他的老家四川眉山青神,以及他的生卒年月,文献都是缺失的。

所幸的是,临海最近发现了他的墓葬,才使我们对其生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杨栋生于1196年,卒于1270年。他晚年本想落叶归根,奈何他的家乡已被北方民族占领,死后,他的子孙只好遵照他的遗嘱,寄葬台州。按理说,像杨栋这样的名人,其墓葬方志是必须记录的。只是因为宋代编过的三部方志,《赤城志》修于1223年,《赤城续志》修于1227年,《赤城三志》修于1232年,均修于杨栋死前,而杨栋死后的宋代便再也未修过志书,所以杨栋的有些事迹,便成了他的身后之谜。

这次杨栋墓的发掘与杨栋墓志的发现,被公布为“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10个项目之一。据墓志的记述,其任上蔡书院山长仅两个月左右时间。

宋代出任过上蔡书院的另一位山长为王爚。王爚(1199—1275),字仲潜,一字伯晦,新昌人,是上蔡书院创建者台州知州王华甫的同乡,《宋史》有传。他于嘉定十三年(1220)登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至左丞相,是南宋著名宰相之一,咸淳七年(1271)任上蔡书院山长,在任约一年时间。

元代出任过上蔡书院山长的,目前可知者仅陈孚一人。陈孚(1293—1309),字刚中,临海人。他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献《大一统赋》授上蔡书院山长,任满后转翰林国史院编修,曾以奉训大夫、礼部郎中的身份,佩金虎符,作为梁曾的副使出使安南,官终台州路侍中。陈孚“幼清峻颖悟,读书过目辄成诵,终身不忘”,“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斫”,是元代台州影响较大的文人之一。

上蔡书院分为圣则与稽古二堂,堂设堂长,又称堂宾。对于堂长的任职情况我们了解得不多。王华甫请的第一任堂长之一是赵景纬,但他不愿任职,以病推辞。我们目前唯一所知的是王复。王复字子免,临海人,景定三年(1262)出任堂长。王复《临海县志》有传,临海博物馆藏有他的墓志拓片残件。他师从黄岩叶应辅与诸葛省己,死后葬于临海涌泉。他的墓志即杨栋所撰。

上蔡书院的讲师,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王柏。王柏是何基的弟子,《宋史·何基传》称:“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这样坦诚的师徒关系,体现了彼此真正的文人胸怀、真正的学者态度,也是真正的做学问的精神。王柏把这种精神又一直延续于他毕生的教学之中,他在上蔡书院时与弟子车若水彼此质难、互相探讨,便是最鲜活的写照。

王柏著有《读易记》《涵古易说》《大象衍义》《读书记》《书疑》《诗辨说》《读春秋记》《论语衍义》《孟子通旨》《左氏正传》《朱子指要》《文章指南》等40余种。

王柏到任伊始,便专门作了一篇2000余言的《上蔡书院讲义》,阐明程子和上蔡先生及周子、朱子等治学要旨,与诸弟子相与讲求,开发后进,一时台之抱道蕴德之士如前述之车若水及黄超然、周敬孙、陈天瑞、杨珏、杨琦等皆出其门下。更有蜀人张頯(张达善),闻悉“王柏得朱子三传之学,讲道于台之上蔡书院,頯从而受业焉……潜心玩索,究极根柢……南北之士,鲜能及之”。王柏与上蔡书院在当时之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2023-04-1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71445.html 1 3 见微知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