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方
将公共服务重点下移到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之一。以创新思维为驱动,增强顶层设计,深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倍增效应,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共享文化建设应立足群众需求,提供优质产品。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共享发展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产品极大地影响了日常生活。新媒体平台瞄准下沉市场,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体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因此应该重视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将人们的幸福列入政府的责任清单,建构好载体平台,做好调配,以此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公共文化与新媒体的广泛结合,促进文化事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推动文化产业的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为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提供更多发挥空间和创新实践的机会。
共享文化推动需突破部门边界,深化协同发展。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突破行政部门的边界,形成协同合作的新机制对于推动共享文化具备重要意义。部门间需做好跨部门知识共享,通过相互学习和沟通、资源共享及支持建立协同联系,提升跨部门合作、整合的治理能力。以“草地音乐节”为例,宣传部门及文化部门起到主导作用,团委、院校、主流媒体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等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各个团队间目标一致、服务对象相同,通过协调合作能够顺畅地进行对接。如今,参与的团队数量和区域范围在不断扩大,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基础,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以及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平台,将合作意向正式转化为合作协议,使现有的协同发展渠道和平台在深化协作中持续发挥作用。
共享文化繁荣要关注农村潜力,激发内在动能。要持续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尤其是要充分利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培育文明乡风。此外,还应统筹非遗民俗、生态资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现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提升全域旅游的发展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自我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利用特殊的民间展示、表演、走秀、游行等形式,展示地方非遗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乡情的认同以及与时代同步的骄傲,进一步激发民俗传统文化在推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公共文化社会治理模式上的良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