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峰
鹅卵石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层层堆砌,组成一道优美的弧线。近日,在天台县南屏乡麻车岭头,一棵老樟树系上了一条碎花“石围裙”。(9月15日《台州日报》)
原来,经年累月,雨水冲蚀,这株树龄330年的老樟树,在公路边临空一面的树根不断发霉腐烂,主干也出现中空现象。近期,天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论证,为这棵古樟量身定制保护修复方案,沿公路边缘修筑一道防护墙,填土覆盖裸露根系,既减少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又起到加固保护的作用。同时修补树洞,防止树体进一步中空。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和其他珍稀树木。其实,古树名木更是历经风雨的“老者”,见证了一方地域的沧桑变迁。应该承认,目前一些地方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还不强。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将古树名木视为桎梏;有的城市在规划定位中,移植古树违背树木适生规律,导致其不能移栽成活等,使那些古树名木最终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哪里的古树保护得好,也就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正如天台及时采取保护修复措施,对树龄330年的老樟树进行“医疗救治”,值得肯定。
一直以来,台州各地都十分重视保护古树名木,无疑诠释了魅力台州、文明台州的重要内涵。进一步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底蕴,有没有文化割裂感,不仅要看辉煌灿烂的文化传承,还可以从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的古树上感受出来。古树沧桑的枝干和树皮上,就写下了最厚重、最生动、最形象的岁月积淀,它们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者。
古树枝柯少,枯来复几春。古树名木是城市的文脉,也是城市的记忆。从长远看,保护古树名木会对增强城市品质、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推动文化延续带来重要价值。愿意花大力气重视保护古树名木,恰恰显示出一座城市的高瞻远瞩和勃勃生机。
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和实现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就此而言,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路径。期待台州各地加强对古树的保护力度,让古树名木成为展示“魅力台州”的生态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