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通讯员泮姝吟 邱 钰
“往往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调解起来越要下苦功夫。‘1+2+3’的调解模式,是我这么多年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先是和一个当事人面谈,然后让双方当事人面对面交谈,最后是我们调解员、乡贤还有村干部一起介入调解。”被称为白水洋“老娘舅”的张良喜,讲述着他的独门调解秘籍。
从2007年开始,张良喜以调解员身份参与到各类矛盾调解中。2023年4月,张良喜受邀正式入驻临海市人民法院白水洋人民法庭,成为特邀驻庭调解员。短短7个月来,他直接参与调解的各类民事纠纷达80余起,成功化解纠纷50余起,其中30起纠纷进行了司法确认,助力法庭的诉前纠纷化解工作。
沉稳牢靠
在民事纠纷中,家事纠纷看似简单,但因涉及人情来往,往往容易演变为“剪不断、理还乱”的疑难案件。
今年9月,白水洋法庭受理了一起兄弟间因土地分配问题而引发的侵权纠纷。双方当事人是亲兄弟,却因不满父辈遗留的宅基地分配方法,生了嫌隙。双方各执一词,多年来,更是在各种大小事上互相添堵。直到弟弟直接占据了双方存有异议的那部分宅基地,哥哥在恼怒之下将弟弟起诉至法院。案件被分派给张良喜进行诉前调解。
当张良喜赶到调解现场时,看到兄弟两人已撕破了脸皮,双方的亲友团挤得满满当当,要是没工作人员在一旁拦着,可能要动起手来。
面对此景,经验老到的张良喜挤进人群,站在两兄弟之间,稳住场面。随后,张良喜拦住兄弟中面露犹豫的那个,约他单独谈话,逐个击破。
见兄弟俩态度缓和了下来,张良喜将他们拉到一块,从法、理、情等多方面逐一提出处理建议和调解方案,耐心地劝说双方各退一步。
经过张良喜几个小时的调解劝说,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两人的心结在此刻也得以化解。
“老张是我们的榜样。”法庭的干警们谈及张良喜时,都对他沉稳牢靠的工作作风赞叹不已,“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事情,他总能沉下心,一点一点地去解决。”
善解难题
张良喜今年69岁,因他人缘好、热心,在当地素有威望,村民有矛盾、有问题,首先想到找他。
身为村干部的张良喜,已连任30多年临海市人大代表。他常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在履职过程中,张良喜始终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
去年,白水洋镇黄坦洋村发生了一起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被侵害人王某在受李某雇佣并为其做工期间,不慎从爬梯上坠落身亡。由于王某没有直系亲属在世,之后由其他抚养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要求李某承担赔偿责任。
开始时,原告咄咄逼人,而被告也不肯退让半分。案件的调解陷入僵局时,张良喜的“1+2+3”调解模式又发挥了作用。原告和被告各自所在地的人大代表出面,与双方单独调解一轮,随后张良喜作为中立第三方再加入,共同调解。
此案件涉及人身损害,张良喜格外重视,他抽出休息时间,往两头跑了多趟,与当事人推心置腹地谈话,找到了矛盾的关键点,找准了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成功实现了矛盾的化解。
本心不改
无论是像这样涉及人身损害的大事,还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只要面对各类矛盾纠纷,张良喜从未敷衍过。他既是法庭的调解员,更是群众的“老娘舅”。
除了在法庭的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几乎每月张良喜都要下乡开展调解工作,处理邻里纠纷、离婚纠纷、借贷纠纷……各类矛盾纷繁复杂,调解困难重重。在调解工作中,他始终坚守“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本心,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
“1+2+3”调解模式,是属于白水洋“老娘舅”张良喜的独门秘籍,更是他多年来扎根基层、走入乡村,不断在困局中破局的经验总结。多年来,张良喜始终坚持着依法调解、以情调解,从法律角度抓纠纷本质,从情理角度进行劝说解纷,设身处地站在双方当事人的立场考虑,从而将大量的纠纷解决在了诉前,也让法庭的调解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