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章雪瑶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凛冽寒风中,三门县人大代表陈中格前往辖区走访,不禁感慨:“这几年,三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人大监督叠加检察监督,让小建议带来了民生大改善!”
自2019年探索建立“人大+检察”叠加监督机制以来,三门围绕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在完善制度体系、畅通转化渠道、监督优势互补等方面凝聚工作合力,实现监督效果“1+1>2”。检察建议“刚性”和人大监督“准度”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
一个制度,从“无”到“有”
人大与检察“携手”,缘自5年前的“二次供水”案件。
2018年底,三门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三门检察院”)在听取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时,接收到人大代表反映的二次供水线索。线索显示,县内部分二次供水设施未能定期清洗、蓄水池箱顶部未加盖或有盖无锁、管理人员未持有效的卫生健康合格证等,供应的饮用水存在极大卫生安全隐患。
三门检察院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建检察官办案组,并制定了调查方案。办案组成员联合水务公司,对全县涉及二次供水的学校、酒店、小区等进行调查取证,发现确有其事,且隐患远超预期。2019年3月,该院依法向有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覆盖全县的二次供水单位专项检查活动就此开启。
“这是三门人大机关与检察机关第一次就某一具体领域进行监督叠加的有益尝试。”三门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邵海霞说,当年底,该院主动与县人大对接沟通,试图通过人大力量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
这一想法得到三门县人大的高度重视,随即被列入县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重点工作。
2020年7月,在前期联合调研、联合督查的基础上,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召开检察建议专项审议会、专题询问会,系统梳理和集成升华各方面经验,作出《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促进叠加监督的决定》,构建起双层立体、双向双闭环的“人大·检察”叠加监督机制。
联合督办,刚性“加码”
“人大+检察”叠加监督,就是让人大对检察建议的监督由一次会议监督转化为常态化监督,贯穿制发、办理、落实全过程、各环节,实现检察建议刚性加码。
机制出台5年来,人大议案建议交办转化率达100%;部门承办的检察建议,回复率和建议采纳率均达到100%。
期间,人大和检察联合督办的案件超过70件,主要集中在民生关键领域和公益诉讼重要领域,这些案件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去年4月,人大和检察联合督办了一起“医疗机构违规使用抗菌药物”案件。检察建议发出后,三门县人大联合三门检察院组织卫健局、医保局等相关部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药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参加抗菌药物整治工作会商会,达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共识。
随即,全县范围内开始了一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规范专项治理,督促卫健局立案查处医疗机构22家,处罚金额超30万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同步出台,一个长效监管机制成功建立。因整治效果佳,该案件还引起台州市检察院高度关注,助推了市级层面常态化监管机制的建立。
在白鹭栖息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人大和检察也开启联动。三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圆桌会议、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检察人员、村社干部等参与。最终,白鹭栖息地竖起重点鸟类保护标识,装上监控和警示装置,巡查队伍也已开展常态巡逻,偷鸟蛋现象基本消失。
渠道拓宽,效果“加倍”
“我们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检察巡回服务站等基层窗口广泛收集代表建议,并完善了检察建议线索交办机制,县人大常委会对于符合检察建议适用范围的线索,以交办单形式移送检察机关办理,有力推动检察机关在源头上找准问题、提准建议。”三门检察院副检察长罗立斌说。
去年1月,三门还在浙政钉上线“人大·检察智联督办平台”。平台嵌入人大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应用场景,生成检察建议、执法主体、执法领域画像等监督信息,利用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动态掌控等功能,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监督。
平台上线近两年来,已归集民情数据12.7万条,线索成案率、联动督办率分别提升19%、35%,回复整改率达到100%,办理时效平均缩短20余天。
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何亚丽常通过该平台实时监督农药销售、使用等情况。去年初,她将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农药包装物随意丢弃”问题推送至平台,没想到仅两个月,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作为问题发起人,她可以跟踪办案进度、掌握整改成效,全程参与其中。
“5年来,三门通过‘人大+检察’叠加监督模式提升建议办理实效,让人民群众的呼声‘句句有回音’。今后,我们要将其打造成服务保障三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三门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和监察司法工委主任王爱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