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一串 鸟鸣

毕雪锋

(文字是少年的风,中年的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流传甚广、老幼皆知的诗出自《周南·关雎》,为二千五百年前《诗经》全集的卷首诗。雎鸠为水鸟名,又名王雎。《尔雅·释鸟》曰:“雎鸠,王雎。”汉扬雄《羽猎赋》亦云:“王雎关关,鸿雁嘤嘤。”因其头顶的冠羽,让雎鸠看起来颇具王者的气度与风范,所以称其为王雎。另据今人考证,古时所称的雎鸠应为现在的凤头鹏鹛,它不但能体现雎鸠的各种特征,而且鸣声更与“关关”“雎鸠”的读音极为相似,盖古人常根据鸣声给鸟类取名,如鹊、鸦、布谷等。

微雨浸润,春意阑珊;水陌交横,四野寂静。忽从河岸近处的荇菜丛中传来“关关,关关”的鸟鸣声,细碎含蓄,像是捏着嗓子,怕人(鸟)听见又怕人(鸟)听不见。未几,远处薄雾间便响起了“雎鸠,雎鸠”的应和声,清丽明快,颇有些一问一答“夫唱妇随”的味道。这鸣叫在空气中盘旋,在河洲上缭绕,一开始便不再停歇,高高低低袅袅婷婷,像极了人们赋予雎鸠的千百年来爱恋相知的形象。

“莺”“燕”作为鸟类,在唐诗宋词里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多为褒义的美好的春天的寓意,至于它们的鸣叫如黄莺百啭、燕子啁啾就更不消说了,大都耳熟能详。相比,杜鹃鸟和鹧鸪这两种同样能代表春天的鸟类,在诗句中所占比例就相对较少,且表达的意思还以伤心和惆怅居多。譬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宇几声烟霭外,相思只在蜀山阴”“家近尚无鸿雁信,客愁复有鹧鸪啼”“何穷此心兴,时复鹧鸪声”等等。

杜鹃鸟又名杜宇、布谷、子规、望帝等。此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仿佛是在喊:“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传说归传说,杜鹃鸟的鸣声还是很有特色的,不管清晨还是半夜,你躺在床上,耳边便传来了“布谷,布谷”的古老声韵。不知道它是在山尖,还是谷里,抑或田野或枝头。鸣叫声空旷辽远,缥缈不定,沿着风缓缓地穿越过来,半醒半睡间勾起了你心中的历历往事。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有“鹧鸪声住,杜鹃声切”的句子。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杜鹃啼,春乃归”之意,二是杜鹃鸟的鸣叫比较急切,声音像喊号子般急促又绵长,一叫便一晌,所以谓之“声切”。鹧鸪却不同,每年三四月间是其求偶期,所以其间的鸣叫声最热烈,过了这时节,便很少听到了。所以谓之“声住”。“嘎咕嘎,嘎咕嘎”“咕嘎咕,咕嘎咕”是雌雄鹧鸪的标准鸣声,有点像母鸡叫唤,但音质柔和,声调多变,让人(鸟)捉摸不透。它一般站立枝头,像将军一样昂首开啼,叫两声后便停下,期待回应,然后又叫两声,如此循环往复,犹如正在试唱的一段曲子。

春夏之交,天地间的鸟儿更多了起来。绣眼、斑鸠、乌鸫、画眉、百灵、蜡嘴……林林总总,叽叽喳喳,鸣于山间、乡里,甚而都市。它们的鸣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如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提醒我们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诚然,让我们汲半瓶露珠,拾一串鸟鸣吧,用安静的心去品凡间万象,去观宇宙生机。

2024-05-0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0077.html 1 3 拾一串 鸟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