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彭 洁/文 李洲洋/摄
路桥区新桥镇五凤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五进六幢十五堂,四合院式组合,现存平房、楼房114间。五凤楼占地面积473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独具风格的江南民居建筑群。飞檐挑角处是曲线优美的凤尾饰和凤首高耸的灰塑浮雕。五凤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管氏所建。
五凤楼内现有50多扇棂窗,槅心均为平铺均衡式构图,疏密均匀,结构紧凑,接搭巧妙且曲直自然的图案,将一扇扇简单呆板的木窗,变得精巧灵动。因各种原因,五凤楼原本的多扇木窗已不存在。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木窗,褪色,黯淡,但仍能清楚地看到槅心图案的变化多端,有纯几何纹样组成的图案,有吉字符组成的图案,也有各种纹样相结合的图案,或精致华美,或朴实典雅。棂条间多嵌有雕工精细的木质构件,有花卉草木,亦有蝙蝠等动物。
一进、二进院子的房屋木窗,早年被盗,现在看到的颜色鲜艳的红色直棂窗,均为现代安装。
三进院子东厢房的木窗长1.53米、宽1.26米,整体形象端正、饱满、结实。红色的漆已斑驳褪去,但槅心样式十分精巧。以“龟背”(八角)图案为中心呈发射状,曲线与直线的过渡自然,富有韵律。棂条间镶嵌着雕刻小巧精致的木质莲花,有一朵莲,也有并蒂莲。莲是吉祥的符号,因与“连”同音,又因本身“华实齐生”“莲蓬多子”“一蒂两花”的特点,被演绎成“连生贵子”“连中三元”“喜得连科”等意象;莲与“廉”同音,便有“一品清廉”,居高位而不贪、公正廉洁的寓意。
三进院子西厢房的木窗长1.53米、宽1.26米,几何图形更为繁美。正中以横竖两条直线纹将槅心分成对称的图案,又巧妙地将“金钱”与“龟背”图案融合成一体。棂条间隔空缺部分有多种样式、雕刻精美的木质构件镶嵌着,除了莲花,还有蝙蝠、蝴蝶、桃子、灵芝、兰花及蔓草等图案。蔓草是爬蔓类植物抽象后形成的图纹,在路桥当地方言中,“蔓”与“万”音近,便被赋予“长久”“长寿”、子孙家族兴旺之类的吉祥意义。蝙蝠构件是五凤楼木窗中存在最多的样式。蝙蝠与“遍福”谐音,有追求美好生活和社会地位的寓意,一般成双成对出现。这些构件,不仅在视觉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也使得木窗在结构上更加牢固。
四进院子正房东耳房的一扇木窗,槅心为“喜”字纹加回纹样式,由直线构成双向对称的格局,极具装饰意味。婚嫁寿庆、乔迁升官都用“喜”字来表达心情,而“喜”字纹同回纹结合在一起,有喜事无边、喜事回荡的寓意。四进院子西厢房的木窗长1.53米、宽1.26米,槅心仍以直线纹为主,拐弯图案圆润饱满,除此之外,还有小面积的冰裂纹等具有吉祥含义的纹饰,线条有曲有直有斜,要素丰富且十分协调,结构紧密,构图匀称。棂条间隔空缺部分也镶嵌着多种样式的木质小构件,以蝙蝠图案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这扇木窗的绦环板有三段精致的云纹雕刻装饰,使得整扇木窗更为灵动。
五进院子为下人居住的房间,安装的木窗为正方格样式,木枋做框,将棂条按照一定间隔竖直排列,固定于窗框之上,形如栅栏,棂条多为奇数,构造简单,朴素无华。这种直棂窗在唐宋以前颇为盛行,到了明清备受冷落,只用于库房、厨房、杂役等次要建筑上。
五凤楼的各色棂窗,已经将五进院子居住者的身份、地位,略显一二。
这一五透宅院,建自新桥管氏。据《新桥管氏宗谱》记载,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有一管姓人到新桥收租,见此地山水明秀、土田肥美,遂徙居焉。就所购故庄,僻基五亩余,营宅百余楹,后居高楼为书室。
管氏有三个儿子,老二(后发展成二房)的居处就是五凤楼。从建筑风格和管氏族人传说可知,中间三进早建,称为“三台九明堂”,大约建于清乾隆年间之前,后来随着家族人口不断增多,前后端屋及两旁凤翼后补,并续有修葺,成为现在的五透宅院。
五凤楼,因屋脊存有凤头向天呈飞翔状,从高往下俯视整座建筑,呈五凤朝阳之势,而得名。
新桥五凤楼另有一名,为“爱吾庐”。《新桥管氏宗谱》有记载:“所居南楼之东,向有屋三楹,名爱吾庐,癸卯(1843)春改为楼。楼开如船,东、南、北置门窗四十四扇,窗外亘以栏杆,窗内因砌坐榻,倚旧楼,通出入,若船之舱。既成,以贮书画、延宾友,曰米船楼。”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管颂声《自题米船楼》诗咏道:“秋畦雨过稻孙舒,秤石挥毫兴有余。逸客从来多泛宅,仙人自古好楼居。间中作伴琴兼鹤,静里陶情画与书。解取名花为四壁,吾真不枉爱吾庐。”另外,道光丁酉(1837)举人峰江人张梦禹,及许凤仪、戴香泉等,亦各有咏诗。在近代,这里还曾接待过太守王咏霓、御史李慈铭、翰林杨晨等名士。
五凤楼在申报浙江省文保单位时,也用了“爱吾庐”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