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章雪瑶
草木葱茏的湫水山,蜿蜒着绿色的海岸线……8月下旬,炽热的夏日进入尾声,小城三门绿意依旧。
今年上半年,三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8,居全市前列;全县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14个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
“抬头可见天空蓝、四顾远眺生态绿”,已成为当地市民的生活常态。
守好“青山绿水、蓝天净土”底色
正午时分,一缕金光穿过清澈的水面直达溪底,鱼虾在水草间穿梭,与绿意盎然的岸边风景融为一体。
三门县城不大,一条石羊溪穿城而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称呼它为“母亲河”。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羊溪的面貌几度更迭:从清澈见底到黑不溜秋,又从臭水沟蜕变成如今“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观带。
截污纳管、全线清淤、生态补水……2019年以来,当地有关部门对石羊溪流域进行系统治理,沿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让河道水质在雨水频繁时节也能保持稳定,去年,当地开展溯源排查,升级终端污水处理设施,并统一修复溪两侧断裂或倾斜的排污管。目前,石羊溪水质已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标准。
一条溪流,折射一座城。当前,三门正将“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的生态底色一再擦亮。
水质问题找寻查挖中,当地改“属地自查”为“交叉互查”,发现、整改问题效率居全市前列;空气质量提升攻坚时,当地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整治,利用高空瞭望系统实现10个乡镇“秸秆禁烧”在线巡查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县空气优良率达93.4%,地表水质达标率达100%。
小城还将添新“绿”。今年,三门生态环境部门已累计向上级争取到5500万余元专项资金,“两溪一港”生态修复、“1+6”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大数据”补齐短板,赋能“大生态”
年收储量从“70吨”增加到“400吨”;有效合规登记率、管理覆盖率均超过95%。
最近,一个名为“循油记”的数字化交易管理平台,让三门生态环境部门找到了“废机油收储、管理”的“解题之法”。
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机油,含大量有害化学物质,一旦渗透、渗漏,会对土壤、水源产生污染,还有易燃易爆安全隐患。
“此前,非法收集、转运废机油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黎明说,为解决这一行业乱象,去年,该局推广“智能油桶”,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发上线“循油记”平台,对废机油进行源头管控。
精准监管,科技是“利剑”。“三门县生态环境数字驾驶舱”不断迭代,今年,当地聚焦橡胶行业绿色生产,在数字驾驶舱“上新”专属应用场景,督促橡胶企业安装监控装置并与数字驾驶舱联网,实现对企业生产及污染防治措施运行的智能化监管。148家企业的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数据也已导入“活性炭智治管理平台”统一管控,上半年在线预警78家次,在线提醒处置超80家次。
营商环境再优化,企业向新逐绿行
驱车行驶在三门沿海工业城,会听到一根根桩基打入地底的轰鸣,还有兴港公园潺潺的流水声。
今年是沿海工业城开发建设20周年,曾经的万亩盐田上早已厂房林立,区域产值突破200亿元。
2020年,沿海工业城与滨海科技城、临港产业城一同被纳入三门经济开发整合扩面区域。今年3月,其“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率先获批。自此,该区域内,凡在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外且符合准入环境标准的项目,均可享受“降级管理”。
“原本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现在只需编制报告表;原需报告表的,只要填报登记表即可。”市生态环境局三门分局审批科负责人周灵青表示,企业拿到环评批复的时间缩短,成本也能下降近五成。
与“区域环评+”改革同步推进的,还有“同类项目模块化环评”改革工作。三门从橡塑行业入手,按照企业类别编制模块化环评编制指南及模板,统一末端治理、编制格式等,项目环评的编制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此外,当地还推动排污权资产化,去年以来,共排摸排污权抵质押潜在需求用户30余个,帮助3家企业成功申请贷款1.2亿余元。
良好生态,是人民的幸福感,也蕴藏着无穷生命力。三门正在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崭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