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 不止于美

蔡铭耿

艺术乡建,顾名思义就是用艺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从2021年开始在全省部署这项工作、2022年出台指导意见、2023年实施全省人文乡村建设,再到今年又推出文化特派员制度,艺术乡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台州也得到了生动实践。

比如,天台县平桥镇峇溪村书法传承历史悠久,借此打造名家书画馆,开办各类展出和艺术讲座。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将音乐、阅读、美术、非遗等艺术融入民宿建设;临海市江南街道康平村将艺术与文旅相融合,开办文创商店和音乐表演……这些举措不仅让乡村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

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比如剪纸、泥塑。所以,无论是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还是为了推进共同富裕,抑或是吸引乡土人才,艺术乡建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正因此,各地党委政府都对艺术乡建青睐有加,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实践表明,艺术乡建确实让不少乡村收获了美感,找到了让城市向往“诗和远方”的美学空间,但在有些地方,艺术乡建却只关注了修房修路、搞民宿、造景观、追风潮等短期效应、应景文章,造成“艺术家干、村民看”、村民沦为道具、艺术空间“晒太阳”等尴尬局面,让乡建成为消费乡村、浪费公共资源的形式主义。

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比如自顾自地个人创作,过于艺术化的展现让村民直呼“看不懂”,产生疏离感、陌生感;再比如没有因地制宜,罔顾乡村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盲目套用复制“明星”项目,导致水土不服,融入不了村民生活;还比如基于城市对乡村桃花源式的幻想,肤浅理解“乡愁”而把城市审美、城市社区、城市设施简单复制到乡村,导致乡村失去了在地性和多样性。

艺术乡建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优质文化资源能否与村庄、村民融为一体。艺术来源于生活,读懂村民生活,才能诞生艺术创造。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艺术是村里“长”出来的。比如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来自西安美院的艺术团队通过深入体验,从当地村民的生活场景出发,将当地古老习俗“忙罢会”加以引申,打造“关中忙罢艺术节”,举办秦腔、戏剧、民谣等表演,并以吃面、割麦子等村民生产生活细节为蓝本举办沉浸式艺术展览,还帮助当地村民售卖农产品,让村民油然而生“生活本身就是艺术”的感慨。

诚如亲手打造了“许村计划”“青田范式”等多个艺术乡建成功范例的艺术家渠岩所说,“如果你不能触动文化,那你什么也无法触动”。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所要触动的文化,既包括村里本身的艺术资源和文化脉络,也包括村民自身的精神状态。那是可以让村民参与其中的集体审美、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感。也只有真正有了触动,艺术乡建才能依靠当地村民来实现自主释放,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艺术创意和思考,进入与乡村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从各地实践看,引入名家工作室、打造艺术展览、提升村民艺术修养、丰富乡村业态等,都是艺术乡建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但归根结底还是聚焦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尤其要首先熟悉生活在乡村里的人,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带去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4-12-2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7762.html 1 3 艺术乡建 不止于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