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间的生命本真

——读王楚健《墨庄问素》有感

陈伟华 /文

在暮色与烟霞交织的氛围中,翻开王楚健的散文集《墨庄问素》,宛如开启一场穿越江南山水人文的奇妙旅程。跟随作者灵动的笔触,西湖、富春江、天台山、神仙居等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江南胜景逐一浮现在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作为“风起江南系列第三季”重点之作,《墨庄问素》划分为“家在天台雁荡间”“无尽意”“青色风雅”“品读与对话”四卷,甄选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58篇散文、随笔与小品。

书中作品谈艺论美时驾轻就熟,观点新颖独到,行文间怀古幽情喷薄涌动,极易引发读者心底的强烈共鸣。难得的是,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追求语言美感、展现个人风格、传递人文关怀的赤诚初心,几乎每篇文字都是真情实感的倾注。

《墨庄问素》获得诸多文学名家的不吝赞誉。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评价:“《墨庄问素》肆意行走,勉力挖掘,与山水互为知音,赋予草木与风景精魂和魅力,并与深厚的人文精神相交融,写人,写事,写物,均古今勾连,字里行间蕴聚了灵性与内涵,文章蓬勃生动,气象万千。”中国作协会员、《新华文学》主编胡红拴评价:“文风严谨,文字优美洗练,虚实结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突出了‘梦里水乡、人文天府’的江南地域性文化,善于思想提炼和情感升华,充满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和中华美学精神,《墨庄问素》是一本内涵丰富、境界高远、可读性强、充满正能量的散文佳作。”

散文集开篇之作《游龙飞凤》,围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主题,聚焦家乡黄岩城关变迁,以细腻笔触反思世纪交替时经济发展下的大拆大建,同时展现新时代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既有对故乡旧景的眷恋,又融入个人成长感悟,文字婉约精致,如潺潺溪流沁人心脾。

《诗路巅峰的芳菲》,作者立足天台山,曲尽其妙地描写华顶峰山水草木的自然之美与深厚的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地蕴聚了灵性与内涵,进而升华出“浙东唐诗之路”作为山水旅居、诗歌鼎盛、思想传播、文化融合之路的深刻内涵,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诗意历史的大门。

《俯瞰沧海桑田》发表于《人民文学》,作者描写了仙居县利用世界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资源,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像马拉松接力赛般不断开发建设,“农文体旅深度融合的‘金丝银线’,正在串连起一条名贵的‘珍珠项链’,光华四溢、璀璨夺目”;从地质、生态、文化、康养等多元视角,解密当地二十余载沧桑巨变背后锲而不舍的奋进精神,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发展画卷。

《无边风月楼外楼》与《访梅记》是入选《浙江散文精选》5篇散文中的2篇,各有千秋。前者于杭州西湖畔楼外楼中探寻江南文化精髓,将湖光山色、书画墨香、珍馐美馔完美融合,尽显风雅意趣;后者踏遍江南多地赏梅,描摹出不同地域梅花的多样风姿,或凄清冷寂,或婉约婀娜,把生活与艺术相融的美妙诠释得入木三分。

在《墨庄问素》“青色风雅”卷中,王楚健既精描青瓷温润雅致、清纯脱俗之美,又深挖其历史文化内涵,融入时代、古人审美,借青瓷传递对生活哲思、精神追求的探寻,引着读者领略传统美学的迷人魅力,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

至于书名《墨庄问素》,“墨庄”承载着作者的精神寄托,是心灵栖息的书房之名;“问素”则蕴含着对生命本义的执着探寻,是在喧嚣尘世中回归初心、追求灵魂通透的声声叩问。王楚健以这部散文集,邀请读者一同漫步山水人文之间,找寻生命最本真的模样,抵达宁静致远之境。

2025-02-02 ——读王楚健《墨庄问素》有感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20655.html 1 3 山水人文间的生命本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