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风 /文
《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写的是土地测量员K应聘受命赴某城堡上任,深夜冒雪赶到时,却受阻于城堡大门之外。他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各种路径,却始终不得进入。其间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城堡的官员,有替城堡办事的公差,有挣扎在底层的村民,他们虽然身份各异,却无不在城堡权力的笼罩下,受城堡影响。K在短时间内变换着各种身份和他们周旋,如城堡土地测量员、村民、学校安全员、主人、情人、丈夫等,为的是能进入城堡,获得城堡对他土地测量员身份的认可。最后却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貌似荒诞的故事,却处处有作者设定的隐喻,透露出作者深邃的洞察和天才的想象。
从物理距离看,城堡近在眼前,K并不觉得它难以逾越。小说开头,K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翌日,他就出门去迎接冬天明朗的早晨,“现在他看得见山上的城堡了。衬着蓝天,城堡的轮廓很鲜明地显现出来,由于到处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银装素裹,千姿百态,使城堡显得分外明晰。”这让K希望满满,并迈步沿着大路向城堡走去,但是无论怎样走,总是走不到。后来,只能让一位车夫送他回客栈。就在此时,“那儿山上的城堡——K本想当天去那儿——已经奇怪地暗下来,又越来越远了。”在此后的努力中,有很多次,他似乎离城堡近了,如“成功”接近并俘获了能决定他能否进入城堡的官员克拉姆情妇佛丽达,并组建了家庭,城堡方面和村长对他的宽容和优待,有了一份工作……让他对早日进入城堡充满了期待。他目标明确:“跟当局处理好我的事情是我最大的愿望,其实也是我唯一的愿望。”
事实上,城堡又遥不可及,似乎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控制。“城堡一如既往静静地伫立着,它的轮廓已经开始消失”。在《城堡》里,城堡是中心,所有的一切都随城堡转动,由城堡所设计。进入城堡,或者与城堡里的官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会带来额外的利益和好处。相反,如果远离了城堡或得罪了城堡里的官员,会带来灾难的后果。比如巴纳巴斯一家,就因为阿玛丽娅拒绝了城堡官员索提尼的粗暴要求,厄运就降临到她的家庭,所有的村民都与他们家疏远,他们被孤立了,而他们则发热病似的去恳求城堡宽恕……事实上,在这期间,城堡根本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可是要得到宽恕,他就必须先证明自己有罪,而官府又都否认他有罪。”很多人劝K顺应这里的城堡文化和规则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认定自己是受到城堡的聘任,只不过被那些具体办事的人给耽误了。因此,他并不甘心于顺从和无望的等待,他要抗争。“我干吗要接受审问,我干吗要听从别人的戏弄或官方的心血来潮。”他反对城堡的官员的做派,他打破常规去约见和拦截,责罚两个疑似城堡派来的助手……但这一切在庞大的城堡官僚体系和城堡文化中都是徒劳无益的,甚至走向了反面。因为这个世界几乎所有人都围绕着城堡转,都想与城堡发生联系,都想进入城堡,就是K也不能幸免。他的反抗挑战了城堡的权威,也为旁人所不理解,成为一个孤独的另类。残酷的现实一点点扑灭了K的热情,耗尽了K的生命,直到K的生命终点,他等到的也只是那扇紧闭的大门。而城堡依然屹立不倒。
人生而为人,就是社会的一分子,环境的一部分,人就不可避免地被规则、规律、习俗所影响。于是,人的心头就会萌生出一种冲进某座城堡的冲动,有时它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人的内心,让人举步维艰;有时是一条朝圣之路,向着光明,但真理总是追寻不到,失败是其共同的终点。也许卡夫卡是通过《城堡》里的K,揭示一种永恒的残缺之美,或者只是让尘世间受伤的自己或者你我他得到一点慰藉或启示,希望和绝望乃是一对孪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