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情境教学 培育数学素养

临海小学 王卫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发展推理意识

“在数学里,有美不胜收的故事;在故事里,有美不胜收的数学”,数学故事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故事的驱使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执教《田忌赛马》时,利用视频直观,立体地呈现内容,为课上探究故事背后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发展应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而开展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之在理解数学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选择一包1千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认识负数时,选择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创设游戏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比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学生用掌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学生很快拍了2下。现在有1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人,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大家都在想办法。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创设操作情境,发展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量一量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问题意识。

五、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模型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发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比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回答不相等。教师追问设疑:“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开始小声议论,进行探究。学生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解决新问题,产生知识上的疑问,疑问是课堂教学美的升华。

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培育数学素养,为今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06-15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203234.html 1 3 巧用情境教学 培育数学素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