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帆
3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有关情况,明确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评价指南》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等考查要点。
教育评价的“指挥棒”转向了,倒逼着学校、教师甚至地方政府迈出调整改变的步伐。那么,教育焦虑真的被抚平了吗?学生迎来了真正的减负吗?恐怕这少不了另一个关键环节的参与:家长。
近年来,关于“校外培训满天飞”“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新闻报道不少。许多家长把学生的节假日过成了“加强课堂”,一边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一边又唯恐孩子输在分数起跑线上。周末忙于陪学陪练的家长疲惫不堪,但每每谈及总是说:“不是我想这样,但不报就会不安心。”
“不报就会不安心”,其实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有媒体报道,青岛一所学校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遭到家长的反对和投诉。由此可见,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恐怕不止要关注学校,家庭教育阵地也有待引导转变。教育不能有太强的功利性,更不能只盯着结果看。对于孩子来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才是首要的,而这样的教育效果显然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直指当前教育痛点与“家长焦虑”,引发了广泛共鸣。而今,政府部门已经出手扭转“指挥棒”,我们不禁要问:家长们准备好接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