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萌
当下,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智能出行等,为优化广大群众的出行体验注入了新动能。
智慧之行,首先离不开技术上的变革创新。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为旅游赋能,全面推动了旅游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台州多个景区推出基于大数据的玩法推荐与定制路线,让市民的出游更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如台州府城创新推出“无感式管理体系”,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互动场景,在无形中强化广大游客的体验感与沉浸感。
智慧之行,同样离不开服务领域的优化提升。出行,需要“智慧”,更少不了“温度”,而优质的服务将为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出行,注入人性化的温情。如天台山景区开展的人性化智慧服务,联合天台山全域旅游信息指挥中心,切实解决了游客的所想所需、所虑所盼,全面提升了出行幸福感。台州府城的“无感支付”停车场改造,也极大增强了游客出行的便利性。
未来,智慧旅游将被赋予更多的想象与更多元的可能。科技的进步,消弭了时间上的差距,打通了空间上的阻隔,让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地汇聚。
这就意味着,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然而,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中,人们应怀有更理性的思考与更温情的态度。“智能+”已是大势所趋,智慧旅游、智能出行应运而生,智能化的旅游出行,究竟惠及生活的哪些方面,又存在哪些不足,这些更需要思考。
如老年人群体,这是国内旅游市场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自身体力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倾向于选择更为“省心”的跟团游。而跟团游如果缺乏管理及统筹规划的“智慧”,往往会让省心变成“糟心”。举个简单的例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老年群体因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而导致“寸步难行”的报道一度曾屡见不鲜。由此联想,进一步提升智能出行的普适性与可行性,依然任重道远。
另外,在各大景区的服务管理上,同样要兼顾更多群体的需求,综合制定服务管理规划,不断创新和提高智慧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如,在景区设置专门面对老弱病残孕等群体的服务点,安排人员切实解决这些群体遇到的问题,弥补智能科技难以涉足之处。智能软件、智能平台也应当统筹兼顾更多用户的使用体验,对平台自身作出优化。
笔者始终认为,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是无法消弭“人”的作用的。“人”意味着人性,也传达着温情,况且也只有人才能更了解人自身的需求。
期待未来的智慧出行,更关注个体需求,更密切地与智能支付、智能驾驶、大数据服务、物联网等领域接轨,让智慧之行聚焦在“人”,进一步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