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东升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这无疑是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选人用人的“说明书”。人才相适,就是要使个人专长能力和工作岗位要求相匹配,进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
当前,各地在引进人才方面都下足功夫,干部队伍得到较好充实。但是,在使用人才方面仍存在人岗不适、招而不用、“奔驰拉土豆”等人才浪费现象。有些地区对人才了解不细致、掌握不深入,分配人才图方便搞“一刀切”,造成才岗不适、岗能不配等情况,缺乏双向选择和沟通机制,形成人才的埋没压抑,极大地削弱人才的激情与创新精神。有些地区引进人才之后对其个人情况不闻不问,使其在不适应的岗位上“挣扎”,甚至出现人才被迫“混日子”现象,引发“蛟龙困死浅滩”“虎落平原”“温水煮青蛙”的悲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才自身适应性不强或是“彼德原理”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引入部门不重视,不能将人才放到其适应的岗位。
人岗相适,就是要深入了解人才的不同特点,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多和人才沟通,了解他擅长的专业和个人特质,将其分配到既能发挥专业、又与个人成长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对有思想障碍的人才,要反复做思想政治工作,打消思想顾虑,让其心平气顺地走上新的岗位,投入新的工作。岗位不适,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我们要多关心人才的成长,形成长效交流沟通机制,以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人才交流,推动人才进步;要发挥人才在具体工作中的专业作用,将一些有锻炼性、专业性的工作让其研究;要明确工作分工,形成工作清单,因人分配工作任务,让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人发挥不同的本领;要营造“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氛围,让人才充分跑起来,在适应的岗位上进行比拼,不断取得新成绩。诚然,人岗相适是人才发挥作用的最佳途径,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并不能全部实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假使暂时性的人不适岗,个人也不能以“不会干”为由推诿扯皮,更不能自暴自弃,要自觉加强学习,熟悉业务,养成不会就要学、不懂就要问的良好习惯,如果长时间仍无法适应岗位要求,可积极找相关部门或单位沟通。
总而言之,对人才了解越深入,人才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浪费就越少,从而用其所长、展其所能,最大程度释放人才队伍潜能,才能增强地区竞争力,真正实现引进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