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舆论狩猎”破坏网络法治

李心仪

日前,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办,除了单独设置“网络法治”分论坛,其他六个分论坛同样提出要坚持法治化,不断提升依法管网、治网水平,凸显了法治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媒介伦理与法规一直是传播领域的重要议题,在网络社交媒体几乎连接起整个世界的今天,舆论失范与法治的博弈显得尤为突出。

万物皆媒的时代,有些媒体抢先司法程序,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等结论,主导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对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涉案人员公民权利造成双重侵犯。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舆论狩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舆论狩猎”对公众法治意识的冲击更为广泛且深刻。它过早地介入对未知事实的评判,模糊了造谣与合理推测、言论自由的界限,并借助网络快速传播、扩展非理性言论,将其植入网民集体记忆,在日积月累与潜移默化中淡化网络法治的尊严与约束力。

“舆论狩猎”乱象今日愈发凸显,原因在于传统的法治在打击迅猛增长的网络犯罪时略显无措。随着网络普及率达到高位,渗透进虚拟空间的违法犯罪行为成为网络法治面临的严峻挑战。网络的匿名性与虚拟性使得个体摆脱现实的约束,随意释放戾气,致使侮辱谩骂、造谣诽谤、威胁恐吓等网络暴力屡禁不止。不少耸人听闻、异常吸睛的“假新闻”经历资本下场炒作、公众大量转发后,引发了群体狂欢,致使侵害源头难以追溯、侵害行为难以遏制。

据某专业研究报告显示,假新闻在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是真实新闻的6倍,转发率较真实新闻高70%,平均受众多35%。海量的失实信息让当事人及其亲属暴露在全社会的凝视下,个人信息被不断泄露,承受巨大的精神伤害。由于自诉成本高昂、自行取证困难,受害者维权之路十分艰难;在司法实践中,涉案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定性、电子证据审查、危害结果认定等都是网络犯罪案件办理的难点。

舆论失控危机倒逼法治建设不断进步。党的十九大以来,网络法治跃上新台阶,《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继出台,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公诉网络诽谤、打击侵害英烈名誉等司法实践革新,提升了网络刑事司法保护水平;“八五”普法规划,铺开“全民普法网”,全力增强网民法治意识。

让舆论回归理性任重而道远。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是一项法治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谱写网络文明新篇章。

2022-01-04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3770.html 1 3 莫让“舆论狩猎”破坏网络法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