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童年记忆里的山村立传

​——读韩星孩《村庄传》

谢 健 /文

韩星孩,这位当年高中隔壁班的黑瘦男孩说,我们把回不去的时光,称为故乡。

他习惯记录,用文字,用镜头,用回忆,用他独特的视角记录时光。

他保存着许多既破烂又宝贝的物件,比如曾经读过的小学课本,写过的作业本,中学的初恋日记,没有寄出的情书,写了一半的诗句,以及电脑里大量的很业余的随手拍照片等等。

他习惯整理,努力从纷繁杂乱的表象中发现美好,吟诵美好。

他是70后,出生在三门县珠岙镇韩家村,家里四兄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再嫁后又有了妹妹和弟弟。因为读书好,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大学生。现在他做地产广告的文宣,自称是“卖句子的人”。

他整理童年的苦难,少年的叛逆,中年的跌宕,他为此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佳作不断,金句频出,并形成了他数十年的生活圈和社交圈。

《村庄传》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说村庄是他人生的起点,所以必须从这里开始写。

在书中,韩星孩化身诗人陈二,又名陈多宝,以童年的视觉,记录了浙东地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村庄的生活百科。

那时,村庄被稻田包围,窗外就是群山,院子里就是四季。

那时,按照四时节气生活,逢大节气则祭祖祭神。

那时,孩子们熟悉每一种农作物的生生不息,熟悉猪牛狗鸡等家禽的一切习性。

那时,孩子们没有多少书本,却有无数代代相传的故事、谜语,有生活习俗里随时可见的文化光泽。

全书分为七章,每章七篇,以七七四十九篇文章,包括地理风俗、植物、动物、游戏娱乐、疾病、婚嫁、乡村教育等,还原那业已消逝的农业时代乡村生活。

比如书中写的游戏,可不是现在孩子们玩的电子游戏,而是过去孩子们熟悉的打陀螺、玩家家、捉迷藏、跳山羊、跳格子、踢毽跳绳、打纸拍、玩弹珠等。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都会懂这些游戏。

比如写节日,“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节日。每到节日,全村的人都商量好了似的,烧一样的菜,也都带着些喜气,待人也比平时和气”。

比如写邻里关系,“西瓜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相好的叔伯和邻舍挨家挨户送过去。买不起西瓜的人家就吃绿豆汤或者什么都不吃。后来有了冰棍,感觉整个夏天都是冰棍的节日”。

比如写家畜,“牛确实是村里最受尊敬的动物,是农民最大的帮手,和农民一样实在、善良。看到牛,农民们就具有了翻天耕地的底气,看到牛,觉得做人也不是最苦的行当”。

比如写粮食,“村里交公粮也是交稻谷,没听说过交麦子的,国家发给居民户口粮票,主要也是买米的。所以,和小麦相比,水稻有点像城里人,大家对它有敬意,服侍得特别认真”。

根据作者文字的描述,11位书画家用了3年时间,画了100多幅插图,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感更加精彩。

韩星孩在文后的创作谈中这样写道:“我成长于村庄。成长的时候,并不喜欢村庄,倒是为生于农村而痛苦,几乎讨厌那里的一切。全村都向往城市,希望成为那里的一个工作人员”“可是在城市里又无比怀念村庄的一切,几乎大部分的梦境都发生在幼时的村庄里,往后的一切人生故事都以村庄时期确立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最根本的坐标系”“写写我的村庄,就是写一写我的童年,那可能是几千年传承下来,却再也不会有的田园时代的童年。这是我写《村庄传》的起因”。

浙江文学院的郑翔博士认为,韩星孩笔下的村庄可以代表江南地区大部分村庄。他描写很细腻,语言风格很简洁,充满风格的气息,语言很有魅力。《村庄传》大部分都在写吃。为什么写吃呢?因为那时候没得吃,所以对吃的印象特别深刻,头脑里满是吃。关于吃的匮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当然那么多年过去了,又经过了到城里买房买车定居,再回看乡村,回忆都变成美好了。

杭州作家杨绍斌说,《村庄传》是一座纸上的乡村博物馆。

2022-11-05 ​——读韩星孩《村庄传》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9060.html 1 3 为童年记忆里的山村立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