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校成为专利转化的摇篮

应博斌

高校既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承担科学研究的重任,是专利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前段时间,广西一所高校累计获得1.31亿元的财政投入用于862个科研项目,然而成果转化却为零的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目前我国高校专利的多数科研人员仍然缺乏现代化的思维模式,高校专利的转化缺乏现代化途径,相关配套制度体系与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是很适应。亟待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构建数字化的高校专利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激励配套制度、提高专利转化动力,构建适应时代的专利服务机构,从而为高校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高校专利转化效果仍存在不足,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发明专利的实施率仅为16.9%,而其中的产业化率甚至只有3.9%。这与高达50%的美国高校专利转化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是要提高专利转化质量成效。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组成的创新共同体作为“揭榜挂帅”项目承担者,鼓励高校通过“揭榜挂帅”项目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依托实力较强的高校和成熟度较高的大学科技园,聚焦地方发展的重点产业需求,引进高水平运营主体、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联合组建公共性、开放性、市场化运作的概念验证中心。逐渐降低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的资助,更加关注可以成功实现市场转化的专利相关人员并对其给予奖励。明确专利授权并非终点,市场转化才更为重要。

二是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科技主管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强化协同,进一步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考核机制,做好专利转化精准认定,大力强化专利转化在基金项目申请、科学奖项申报、职称及人才评定中所占权重,充分激发高校科研、管理和服务人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尽早制定促进高校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法规,明确专利技术输出方、输入方和中介方的法律地位和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益,规范他们的行为。以中科院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作为有益探索,参照发达国家的评估体系,制定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为高校专利转化铺平道路。

三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对学校专利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服务、集中转化”,实现专利创新、保护、转化一站式服务,提高学校专利转化的整体水平。引入高效的专利管理及数字化应用工具,梳理院校内部的专利事务,在专利申报前、申请期、维持期、实施应用期等各个阶段对流程严格把控。构建数字化的高校专利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将高价值专利数据库以各种方式推向市场,包含专利统计、技术标引、年费缴纳、法律状态等信息,实现专利实时管控与实时更新。

2023-12-2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0556.html 1 3 让高校成为专利转化的摇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