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艺术中的科技特派员

——评广播剧《你好,特派员》

王千钧 /文

《你好,特派员》是一部以声音艺术展现科技特派员群体,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题材广播连续剧,演绎了唐教授、沈教授以及严博士三位科技特派员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面对困难,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以昂扬的姿态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科技特派员制度这张“金名片”亮出来,让科技赋能振兴乡村的故事立起来。

认真聆听了该剧以后,有几点特别的感受。

一是作品立意见高度,擦亮了科技特派员制度这张“金名片”。

该剧围绕着特派员这一幕后群体创作讲述。剧中,唐教授为古村落的改造政策和实施方案奉献智慧;沈教授以自己在中草药领域的专业经验,带领乡亲们搞起了黄岩药草植物园建设;严博士将科技兴农的手段带到了田间,筹建了一座现代化柑橘园,培育出了柑橘新品种。

剧中,黄岩永宁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飞飞,镇长等一批基层干部,带着“让我们黄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朴素愿望,向三位科技特派员发出邀约;三位科技特派员也带着干劲、经验、技术奔赴这片热土,与永宁村干部群众携手闯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致富路。剧中的一处情节是三位特派员应对寒流后,在深夜的饭桌上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他们的谈话情真意切,揭开了永宁村与三位农业专家双向奔赴的过程。沈教授被“村民们捧在手心的真诚”激活了;唐教授经历了“一颗心”的起起落落,从最初的担心、揪心到最终的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严博士在一段“我们等您!黄岩等您!”的邀请录音中,找到了自己回国后报效国家的方向。

二是故事讲述有厚度,娓娓道来台州味、黄岩味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广播剧,《你好,特派员》选取了古村落改造、中草药园建设、柑橘育新种植这三个发生在黄岩的真实案例,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揭示了一条以科技赋能“三农”工作的变革创新之路、增进农民福祉的共同富裕之路。

该剧精心设置了一处处场景,将抽象的理论政策融入到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如在实施古村改造项目中,村干部陈飞飞、镇长在组织村民召开旧村改造会时,明确了费用由政府进行补贴和拨款,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在改造后,村民拥有分红权等一系列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方略。唐教授则以其专业洞见,道出了古村落的原始风貌才是好牌、大牌,并在施工现场手把手指导黄队长把美术元素应用到古村的规划建设中去,既保留了原始设计方案,又提升了审美韵味和文化品位。在橘园里,严博士向记者朋友们神采飞扬地介绍,反映了在助农、兴农路上,既要有创新理念,也要有系统方法,更要有务实作风。负责草药园建设的沈教授,不仅悉心传授种植户们药材防冻知识,更提出了等到柑橘产量上来后,可以打通柑橘园和中草药园联合开发,在中草药车间加工生产陈皮,实现合作共赢。

广播剧《你好,特派员》在“现实”这个关键词上下功夫,用一系列逻辑紧凑、引人深思的剧情深度还原现实,让人们看到了黄岩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乡村振兴路上勇闯新路,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人物塑造见温度,真实情感演绎,让角色有血有肉。

作为一部涉农题材的广播作品,《你好,特派员》另辟蹊径,以广播剧这一极具戏剧张力和表现力的方式呈现。通过演播者们的创作,赋予角色生命力,真实感。

剧中,三位科技特派员是一同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不可分割的搭档,各自有着鲜明的气质和个性。经过演播者的塑造,一位50来岁,操着上海口音,略带傲娇,洋气时尚,幽默爽朗,但执着痴迷于古村落保护的唐教授形象活了过来;而严博士的演播者则把握了主人公心怀满腔报国之志、敢想敢闯敢拼的特点,塑造了一位语言中偶尔夹带英文,却毫无洋派架子、做事低调踏实的年轻海归形象;作为三个角色中年纪最长的沈教授,演播者则用低沉浑厚的声线还原了他在生活中待人宽厚,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并将自己热爱的事业视为心头肉的人设形象。

与此同时,几处情节的生动演绎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何为于细微之处见大义、见感动,给听众一种触动感。一处,是三人在餐桌边的夜谈,三位科技特派员忘年相识,在酒精和情绪的搅动下,真情澎湃,不唱不快,而将他们聚到一起的就是“用毕生所学,报效国家,不枉此生”的壮志与豪情。另一处,是沈教授发现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草药苗,被山里野猪连根刨起来了,不禁惋惜道:“毁啦!毁啦!”而后发现竟还有一块完整的种苗地后,又立刻给村民们打气道:“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呐。”

整个演绎过程,演播者全情投入,带着真情感、爆发力,发挥联想、想象力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音乐、音响效果等有序介入,营造了无形舞台的氛围感,体现出主创团队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制作水平。

作为完全依靠声音来表现的艺术,广播剧的人物不宜过多,尽管本剧的几个人物声音辨识度和个性特色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人物一多,还是很容易使听众分不清,从而影响收听。广播剧演绎故事情节时,要尽量使用顺叙的方式,不宜采用插叙、倒叙等手法,这会导致听众逻辑混乱。广播剧是艺术,所以我们应努力避免“表演”的痕迹,比如开头陈飞飞通过大喇叭告诉村民特大喜讯的那段,与平时的讲话距离就远了,播音腔、朗诵味、书面语言等都是要不得的。广播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必须注重“戏剧冲突”,以“矛盾冲突”来吸引听众、铺设情节。这一点上,本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建议今后在策划此类现实题材广播剧时,可尝试“新闻+广播剧”的碰撞,带着做新闻的严谨创作广播剧,以广播剧来“还原”新闻中的故事。比如将广播剧中原型人物的采访录音等进行剪辑接入,在片尾处进行播放,制造类似彩蛋效果,也可直接制作成“新闻广播剧”,在新闻报道后接入广播剧,形成互补、支撑,放大宣传效果。

当然,瑕不掩瑜,作为一部向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来3.9万人次的科技特派员致敬的广播剧作品,《你好,特派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积极意义。同时,轻喜剧的表现形式,带给听众轻松愉悦的心灵慰藉,有助于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024-05-16 ——评广播剧《你好,特派员》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0889.html 1 3 声音艺术中的科技特派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