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南发愤校注戚继光诗集

张广星 /文

中国古代有不少将军诗人,横槊赋诗,留下名言警句,或见其风流儒雅,或见其壮怀激烈。其中有名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其著名诗篇《短歌行》,至今传于人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又如宋将岳飞,岳家军的创建者,他的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大将军于谦,带兵之余读书不辍,诗以言志,留下很多有名诗句。

山东登州人戚继光,也是明代一位有名将领,赫赫战功,主要是海疆剿倭。浙闽沿海是倭寇袭扰的重点,其中又以我们台州沿海为甚。

戚继光临危受命,担任台州抗倭指挥官。他调查敌情,训练戚家军,研究新战法,在台州老百姓的支持下,取得了台州抗倭九战九捷的巨大战绩,基本上肃清了台州沿海的倭患,保境安民。

台州人对这位来自山东的大将军既崇敬又很亲切。在台州,留下了很多关于戚继光的英雄传说,民间风俗里,仙居和临海的元宵糟羮,就跟老百姓慰劳凯旋的戚家军有关。临海的抗倭城桃渚及其烽火台、椒江的戚公祠,都是戚继光抗倭的历史遗迹。

台州人民对戚继光有着敬仰和怀念之情。其中有一位老者,身体力行,多年孜孜不倦完成了《戚继光诗歌校注》一书,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关于戚继光诗歌最为完备、注解最为详尽的现代读本。

这位老者就是台州的文史学者郑钦南老师。他本是一位中学教师,退休之后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和点校出版,成果丰富,经他整理出版的古籍有《台州市区历代诗词选注》《脚气集点校注释》《天台集点校》《东山诗选校注》等,《戚继光诗歌校注》也是其中之一。

过去偶尔读到过戚继光的诗,如他的七绝代表作《马上行》,就曾被收入古代各种诗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首短诗既表达了戚继光保家卫国的强烈使命感,又表现了他对自己军事战斗生涯的乐观和坚定。但我没有想到,戚继光还留下了这么多诗,都是我国军事诗的杰作。

感谢郑钦南老师,他亲自送书上门。老人热爱乡土文化,甘愿把余生献给乡土典籍的整理,虽然日子清苦,但他此中自有乐趣,不可为外人道也。但他也有烦恼事,就是书稿都整理好了,却无法出版,他没钱。

但这次他很高兴,因为台州成立了戚继光研究会。那年研究会成立不久,他就捧出了这部书稿,研究会的负责人非常高兴。研究会负责人让郑老先生不要着急,他们果然帮他筹集到了资金,最终《戚继光诗歌校注》由团结出版社顺利出版。

郑钦南老师告诉我,他校注戚继光诗歌时遇到的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的。本来整理这本书还可以简单些,他做些点校的工作就可以了。他从山东大学毕业的、黄岩籍学者朱幼棣先生处得到戚继光《止止堂集》的清代印本。但他没有满足于《止止堂集》的点校出版,点校仅仅是让古籍在当代能“面世”,却不能让古籍走进普通大众。在古籍通向大众的道路上,还有普及化的大量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注释和题解。郑钦南先生下决心要让当代人都能阅读到并读通名将戚继光的诗歌,所以他要尽可能详尽地注释和解题。困难在于过去了那么久,当时戚继光是即时即事即地吟咏,要搞清诗歌创作的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创作的主旨,是一件重要而艰难的工作。

郑钦南先生给我举了一个例子。那是关于戚继光诗《春日谒圣水庙》中关于“圣水庙”的解释。下面先录这首诗:

庙枕清泉不记秋,

当年灵气一时收。

谁人更识为霖意,

门掩松杉落日愁。

现在书中对“圣水庙”的解释是:圣水庙,即圣水寺,在路桥螺洋圣水山下。唐宣宗大中年间建寺,为远近民众旱天求雨圣地。明嘉靖年间重修。圣水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南宋淳熙年间,因开禧北伐失利,主战派之一的兵部侍郎叶适被免职。他住在螺洋女婿家,并在毓英庙聚徒讲学。戚继光台州抗倭的第二年(嘉靖三十九年)春天,军务之余,游了圣水寺并赋诗一首。

但在第一次给这首诗作注时,他根据查到的资料,以为圣水庙就是北京密云的一座庙宇。他的第一版注释是这样写的:

即北京密云县龙女庙,明戚继光建。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密云县志》记载:圣水庙,位于密云县城南五公里。此处为圣水山北山麓,有密云南部群山中唯一的泉水,故称圣水泉。明朝万历初年,蓟镇总兵戚继光驻军密云时,曾带领幕僚慕名到圣水泉观赏,并捐款修建圣水亭,在凉亭的前面,还用鹅卵石砌筑了一座长方形的滴水池,水入池中,叮咚作响,被称为“圣水鸣琴”,成为“密云八景”之一。

应该说,郑钦南先生这样注释,也算是于史有据。但写定之后,他一直心里很不安,并不是历史记录有错误,而是怕他自己张冠李戴了。此圣水庙不是彼圣水庙,因为戚继光写这首诗的时候,他还在台州抗倭,怎么可能会到北京密云的圣水庙呢?后来他重新查找有关资料,尤其是乡土资料和古地名志,才知道今天路桥区螺洋街道,就有一座圣水庙,而且历史悠久,南宋时期著名的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就在这一带生活和活动。郑钦南先生重写了注释,心里才踏实下来。

郑钦南先生就是本着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戚继光诗歌进行了两千多条的注释,孜孜五年,可见他下的功夫之深。

但为什么这部书不称为《止止堂诗注》呢,因为《止止堂集》是戚继光生前编订的诗文集,但在诗文编定之后,他又有新的诗作。同时,郑钦南先生在山东和北京等地,又搜集到了一些戚继光的诗。所以郑钦南校注的这本戚继光诗集,还是戚继光诗歌较完备的诗集。

(台州图书馆 普通文献借阅室 I207.22/Q004)

2024-05-1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0890.html 1 3 郑钦南发愤校注戚继光诗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