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地方叫打洛

金时锋 (穿了一辈子制服)

知道打洛的人不多,去过的人更少。

这是一个边境小镇,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南部,是云南省三个与缅甸接壤的口岸之一(瑞丽姐告口岸、腾冲猴桥口岸),常住人口不足两万。

第一次走进打洛,就像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尽管不情愿,但不好拒绝。

1999年7月确定转业,继任者很快到位,我的任命迟迟没来,在空档期与其等得焦急,不如出去旅游,第一站选择西双版纳。从植物园、傣家园、曼听公园到野象谷,望天树,游兴很浓。陪同的朋友建议去一下边境打洛,那时对打洛很陌生,说有125公里,路况不是很好,内心打退堂鼓,朋友面子不好拒绝,采纳了。

去打洛那天,早上走晚上回,来回坐车七小时,游玩加吃饭四小时,很辛苦。第一次看到了国门和界碑,第一次认识神秘的国境线没有村里的那条小河宽,第一次看到了独树成林的景观,第一次走出了国门。那时旅游刚兴起,跨境游是个卖点,照个相,交点钱,办个通行证就可出境一日游。时间关系我们只是出去转了一圈佛塔,逛了会商店,吃顿饭就回来了。没走多远,毕竟走出了国门,感觉不错。

第二次到打洛是因工作而去。

2014年,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我作为系统内西南督导组组长到了昆明。打洛有个下属单位,住下来找科级以上干部谈话,听取意见。对督导组的纪律要求很严,任何景点不能去,只是走了一个边境的傣族村寨,晚上安排在村主任家吃饭。村主任岩应是个中年汉子,说话慢悠悠,脸上笑眯眯,感觉很和善。

村主任全家动员,准备了满满一桌子傣家特色的饭菜。数不清的美食,想吃或不敢吃的风味。印象最深的是菠萝饭,揭开盖子,大菠萝里盛的八宝饭,有菠萝的清香。

人在年轻时总想走没去过的地方,领略不一样的风情;老了相反,想走曾经走过的地方,会会老朋友,看看新变化。刚好有朋友约我陪他走口岸,便有了第三次到打洛的机会。

为避开旅游高峰,我们是在今年春节后去的西双版纳。到时是周末,朋友老贾自告奋勇要陪我们去打洛,他从1991年学校毕业分到打洛,2009年离开,整整在打洛工作18年。

第二天,老贾一边开车,一边给我们介绍打洛的情况。他说打洛设口岸历史悠久,1896年思茅海关在打洛设卡,1930年打洛就有海关,1950年解放后军代表接管。老贾滔滔不绝,妻在一旁提醒,你专心当导游好了,我来开车。

经过一个“勐混”的镇子,我们议论这名字不好听。老贾说这是傣语“河道拐弯的地方”,用手一指地形,真是这样。他介绍,打洛在傣语中“打”是渡口,“洛”是杂居,合起来是“多民族混合居住的渡口”,生活着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多数是傣族。

车到打洛,我们直奔口岸。首先看到的是新建的联检大楼,庄严的国徽下,“中国打洛”四个字很醒目。大楼中间通行车辆,两边是旅客进出境大厅,正面广场上有缩小版的天安门国旗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通行的车辆中,小车和客车很少,基本是加长的大货车。入境拉的大多是一箱箱水果,出境以日常百货及生活用品为主。取消了出境一日游业务,进出的旅客不多,大多是边民和经商者。

走到218号界碑,能清楚地看到缅甸的国门。国门的造型像僧侣头上的帽子,前面塑有两头白象,在旅客通行的两边,用中缅文写着“缅甸”两字。翻出25年前的照片对比,国门还是老样子,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出境的。有意思的是我们国内的公路很宽阔,到了缅甸公路很窄小,似乎高速公路连接了乡道。

到打洛不能不看独树成林,这种景观只会出现在亚热带生长的大叶榕,大叶榕是靠枝干长出的“气生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生长的。这棵大叶榕树龄900多年,树高30多米,左右两侧主枝上有36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泥土,形成根盘根、枝连枝的整体,宛如一片小小的森林。

独树成林本是棵树,现在建成了独树成林风景区,利用曼景山的原始森林,新辟了动物园、橡胶园、情人谷、远征军抗日作战遗址、山顶看缅甸大金塔、国境线探秘等景点,买票坐景区电瓶车游览。人造景点不感兴趣,直奔独树成林,花50元门票看棵树不爽,想想国内很多景点也是捆绑式消费,为当地增加收入,解决就业,也是好事。

老贾把吃饭安排在岩应村主任家,他俩是朋友。老贾说这个村叫勐景来,傣语中“勐”是寨子,“景来”是龙的影子,传说当年天子追赶金鹿到此,村子很有历史。打洛江从寨子西侧流过,形成天然国境线,号称“中缅边境第一寨”,现在是旅游打卡地。

我们到村主任家是下午一点半,丰盛的饭菜摆在桌上,又是村主任陪同,坐下就吃。饭后游览傣家寨子,寨子不大,120户,580多人,每家每户都有一座独立的傣楼,自成院落,一楼放杂物或停汽车,二楼住人。村里有佛寺、塔林以及千年菩提树,东北角有标有229号的中缅界碑,到寨里去的人这里必去。利用一小块空地,村民穿着民族服装,围着界碑跳傣族舞,邀请游客参与。在高高的围网旁,想到对面国家政局不稳,你自然会觉得老百姓的安详和幸福离不开国家的和平、稳定和富强。

寨里的人都很淳朴,见面能主动招呼或示以微笑,充满了善意。村民保留了祖先流传下来的纺织、打铁、制陶、榨糖、酿酒等工艺。在靠近路边的地方售卖自家的工艺品、药材或水果,不管买不买,只要你停下脚步,都会热情招呼。老贾带我们去看望一位酿酒的“老波淘”(大爷),他俩30多年前就认识,老人93岁了,个子不高,腰杆笔直,白衣白裤白鞋子,戴一顶白色的礼帽,显得很精神。我们参观他传统的酿酒作坊,品尝自酿的美酒,售卖的酒就灌在矿泉水瓶里,没有商标,喝着感觉不错。老贾买了不少放有蜂蜜的养生酒,他说老人不容易,难得来一趟,多买点带回去。

2024-07-07 金时锋 (穿了一辈子制服)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4997.html 1 3 有个地方叫打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