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
“风景非常漂亮,但是看到这么多垃圾,感觉和这里的美景格格不入。”“地上这么多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煞风景。”……美中有不美,是游客在仙居县广度乡高山云锦杜鹃观赏区游玩的切身感受。近日,记者在该景区采访时,发现景区虽然自然风光秀丽,但卫生状况不佳,与美丽风景形成鲜明反差。
究其原因,当地表示,既有部分游客素质不高、卫生习惯不好的因素,也与景区还在建设中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管理没有跟上相关。游客们的声声叹息,不仅提醒当地要加强管理,也再次引发我们对于文明旅游的思考。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一直以来在各个景点都有存在,表现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未经卫兵同意去摸马,结果被呵斥;有的站在卫兵身旁做一些夸张古怪的动作和表情,自以为很有趣……最近,游客与英国皇家卫队骑兵合影时的一系列不文明举动,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与吐槽。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后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有的可能会触犯法律,有的甚至会给自身带来安全风险。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会污染环境,影响景区形象;践踏草坪、采摘花草,可能会破坏植被,影响生态;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攀爬触摸,有可能造成文物损坏,降低文物价值;在野生动物园随意下车,则是置生命安全于不顾,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就曾发生过因游客不守规则擅自下车导致一死一伤的悲剧。
如何让旅游中的“不美”“不文明”行为少一些?从游客来说,当敬畏规则,行止有度。底线是不做规则的破坏者,更高要求则是努力成为秩序的维护者。其实,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别人也在看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当成一道风景去审视、评判。尤其在这个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你的举动很容易成为网络上的素材和网友的谈资。所以,大家要从自我做起,严格遵守规则,做文明旅游的践行者,既享受旅游的乐趣,又为风景增色。
文明旅游的实现,离不开景区的共同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这些都有助于减少景区的不文明现象。面对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应勇于担当,既要文明劝导,又要敢于“亮剑”。比如景区里时常会有游客插队,如果其他游客出来阻止,很容易造成矛盾,甚至引发肢体冲突。这时就需要景区管理人员及时站出来,即便插队游客无理取闹,也需要坚持原则不退让,要求其重新去排队。只有不沉默不纵容,让不文明行为承担应有的后果,才能从源头消除侥幸心理、遏制冲动行为,真正让文明出游成为一种常态,营造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文明旅游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具体的惩戒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文明是管出来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有时需要“戒尺”的督促。文旅等管理部门应推出针对性管理办法,惩戒不文明行为。比如,可将游客旅行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将违规行为人列入“黑名单”,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进入景区。落实好惩戒措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让游客多些文明、少些任性。
“十一”国庆黄金周将至,正是市民出游的好时节。在此,我们呼吁每一位即将踏上旅程的朋友,请带着文明上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希望每位旅游者都能让自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