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近日,2024“浙派好礼”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台州“好礼”收获满满。从蕴含地方风情的旅游商品,到非遗文化焕发新生的创意衍生品,再到融合现代科技元素的创意商品……在台州,有颜、有料、有内涵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还真不少。(9月19日《台州日报》)
当我们提到“好礼”,常常联想到的是文化创意与地方特色的结合。然而,要想真正让一座城市的“好礼”成为连接游客与城市的纽带,创意只是其中一环。台州多件好物入选2024“浙派好礼”,固然让我们看到了创意迸发的成功实践,但要让这些好礼真正走向市场、走入人心,光靠创意还远远不够。这背后需要更为全面的支撑体系,包括技术的突破、市场的精细化运作、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消费者体验的全方位升级。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仅仅是设计图案或创新包装,更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比如,路桥的“姜汤速食面”通过航天食品的低温干燥技术,仅需开水冲泡三分钟便可恢复堂食般的醇厚风味。这一技术的运用,直接提升了产品的便利性与市场竞争力。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技术加持,传统姜汤面或许只能局限在餐桌上,无法通过工业化手段进入速食市场。
因此,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时,如何让创意通过技术实现市场化才是关键。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提升生产效率,还能通过技术赋能,为传统文化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为了让“好礼”真正实现市场化,还需要进行精细化运作,尤其是对于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市场推广的策略制定。
就像温岭的“松门白鲞国潮休闲零食系列”,不仅是地方美食,还通过结合潮流文化,将传统食品转变为现代消费者的时尚选择,让地方特色食品更具吸引力。可见,开发地方文化创意产品要深挖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并结合消费者心理和市场趋势,才能让地方特色产品在市场获得广泛认同。
创意可以让一个产品快速出圈,文化的厚度决定了它能否持久存在。依托文创产品,可以让更多人理解、感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这一点上,天台的“和合共生”马面裙提供了很好的案例。设计师许英将和合文化与非遗技艺融入汉服设计,使得每一条马面裙不仅是服饰,也是天台文化的缩影,这样的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台州“好礼”的开发与推广,不仅仅是在销售一个商品,而是在销售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使用感,也包括文化、情感与记忆的共鸣。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他们更希望通过产品体验到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开发台州“好礼”,需要关注到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
另外,产品的场景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营销方式也逐渐成为主流。将文创产品与当地的旅游场景相结合,通过线下体验、线上推广等多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与销量。比如速食姜汤面还成功入驻台州知名景区的展销平台,场景化的展示为商品赋予了更强的地方性与体验感。
创意是文化产品的灵魂,而技术、市场、文化与体验则是支撑这份灵魂持久存在的骨架。只有将这些元素有机结合,才能让不断涌现的台州“好礼”走得更远,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