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文
《诗礼传家——天台县古城历史建筑》一书,犹如一位智慧的老者,以“凝固的音符”为喻,缓缓揭开天台古城历史建筑的神秘面纱,引领我穿越时空,沉醉于天台山历史文化的深邃海洋。
该书分两卷。第一卷是理论篇,分天台县城形态变迁示意、县城空间格局、天台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等篇章;第二卷是实例篇,列举了县府大堂、将军庙、大司空第、序予亭等古建筑实例,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令人爱不释手。书中不乏对天台县民居建筑的细腻描绘,它们不仅在建筑形制上匠心独运,材料与地形巧妙融合,还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令人叹为观止。通过测绘、采访和调研,作者尽力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传承千年,但被现代生活逐渐忘却的历史长卷。
天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这里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闻名于世,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天台山大瀑布、石梁飞瀑、国清寺等。天台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吸引了李白等近400位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化繁荣、文人墨客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天台古县城的历史建筑群,更是这一文化的瑰宝,见证了天台山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天台古县城,始于东汉,是历史上天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其中既包括儒家的诗礼传统,也有佛教、道教的宗教建筑和信仰文化。这些历史建筑,凭借雕刻、壁画以及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向世人彰显了古代天台人民的卓越智慧和非凡艺术才华。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学会编写《中国传统民居》,书中详细介绍了天台的五关里和张文郁故居,引起建筑界学者的关注。
台州学院建筑系沈晶晶、王波、孟勤林等老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几年来深耕天台县历史建筑,并测绘建档,组织学生深入天台,走进乡村,与古建筑对话,与村民访谈,测量每一栋古建筑,了解每一栋古建筑的材料,挖掘每一栋古建筑的人文背景,记录每一栋古建筑的建造与变迁过程。他们搜集并整理了海量的第一手资料,编纂成册,予以出版发行。他们期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天台县丰富多彩的历史建筑文化。这些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历史建筑,充分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守护着历史建筑,传承着城市记忆,其精神令人由衷钦佩。
该书首先介绍了天台县的历史沿革,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天台县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更因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道教南宗的创立地而闻名遐迩。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古城的历史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台州学院原副校长王正教授道:“本书的贡献还在于伦理学维度。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背后,寄托着政治、宗法、风俗等思想理念,无论是‘非令壮丽无以重威’的高墙大院,还是‘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的普通民宅,都是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民俗演变、心理沉淀以及时代氛围的绝好资料。其院落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一家人牵儿携女、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所以,梁思成才会说,家乡的一角城楼,几处院落,一座牌坊,近郊的桥,山前的塔,村里的短墙与三五茅屋,都能勾起我们的乡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本书从伦理维度诠释了‘诗礼传家’的本质内涵。”
总的来说,《诗礼传家——天台县古城历史建筑》一书是一部集历史、文化、建筑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生动展现了天台县古城历史建筑的独特韵味,更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了这片古老土地上流淌着的诗礼传家的精神血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天台县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中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它将成为读者了解天台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将对保护和传承天台山的文化遗产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热切期盼着更多的读者能够手捧此书,踏入天台山,细细品味天台大地上那凝固成永恒旋律的音符,领略天台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