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

六 一(向往成为六一居士)

蛇,古往今来人人谈之色变,人们往往将其与危险、恐惧、神秘联系在一起。大多数女生都怕蛇,我也不例外。想起儿子幼时知道我怕蛇,故意把塑料蛇放在门顶上,当我推门进房时,“蛇”从天而降,让我吓哭的情景,时光飞逝,转眼儿子已长大独自在海外求学。

《白蛇传》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女主人公白娘子,便是一条修炼千年成仙的白蛇,她的“侍女”小青也是一条修炼了几百年的青蛇。白娘子与凡人许仙结为秦晋之好,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白娘子、小青虽为蛇,深受人们喜爱、赞美,这虽然是神话传说,却也反映了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曾经又是那么美好。

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作为爬行动物的蛇,形象狰狞可怕、行动迅捷异常、繁衍能力极强,且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洞穴之中。古人对蛇既有畏惧,又有崇敬之心,由此产生了许多与蛇有关的神话传说。

人类的始祖伏羲和女娲,在上古神话中就是人面蛇身,蛇尾相交,便产生了人类。在汉代的墓室画像石和画像砖等文物上,都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合在一起的图像,可见蛇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受人崇拜的始祖神。而在古埃及,蛇则是君主保护神和皇权的象征。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这些都说明蛇在古代不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各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以蛇为形象和元素的作品丰富多样。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玉石、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碑刻等文物都有蛇的身影,或是单体,或是组合,或以纹饰附属于其他器物之上,蛇姿态各异,造型生动。目前已知最早的蛇纹形象,发现于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后历经不断发展演变,部分蛇纹逐步成为龙纹形象。蛇变龙的故事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侧面佐证了龙是以蛇为原形想象出来的神兽。汉代郑玄的《洪范五行传》有载:蛇,龙之类也,龙无角曰蛇。故民间也称蛇为“小龙”。蛇慢慢从神秘的图腾演变为力量、智慧、吉祥、权威的象征。

蛇文物备受收藏家们珍爱。近日参观了一个收藏特展,我被眼前这条灵动的陶蛇吸引,它长约二十五厘米左右,身体自然弯曲,回首静静地注视前方,身上布满鳞片。蛇身粗细比例协调,栩栩如生。据藏家介绍,这是汉代陶制蛇俑,采用白陶烧制而成。汉陶能保存至今,且如此完整,非常难能可贵。当我与它对视,心里已没有了恐惧,反而觉得它长得萌动可爱。这是一条“游行”了近二千年的蛇,此刻它悠然自得,以“长者”之神态注视着后人,仿佛正在微笑地诉说着它的所见所闻,百年朝代更替,千年沧海桑田。

蛇起源于1.1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全世界已知共有约4000种蛇类。一条蛇每年可以捕食鼠类100—200只,它是生物防鼠的重要力量,蛇类在自然界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蛇全身皆可入药,有强身健骨、祛风解毒、明目益肝、提神益寿等功效。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湿地森林减少等原因,蛇类数量急剧减少,鼠类数量迅速上升,鼠害严重,导致疾病流行,粮食损耗,甚至引发水、火灾害,经济损失很大。呼吁大家重视环境保护,善待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龙腾碧海人间改岁,蛇舞青山大地留春。蛇年,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无限的机遇。愿大家如灵蛇般身姿矫健,行动敏捷,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事业有成;愿蛇之智慧之光,照亮每个人的前行之路,洞察世事,以无畏之心迎接每一个挑战与机遇。

2025-01-29 六 一(向往成为六一居士)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20518.html 1 3 蛇年说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