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马井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其中特别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综合政策文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及学界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通过整体统筹规划城市和乡村,以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融合为路径,促进城乡之间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融合,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与城乡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存在内在契合性。因此,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审视城乡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方面面临的体制机制困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完善城乡生产融合体制机制,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城乡生产融合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要完善城乡生产融合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解决好“人、地、钱”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对于有意愿落户城市的农村居民,各级城市应结合发展实际及资源承载力,采取实行积分落户、取消落户限制等政策,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渠道。对有意愿下乡的就业创业人员,要完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总量、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突出资金支持重点,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

二、完善城乡生活融合体制机制,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城乡生活融合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城乡融合的理想状态不仅仅在于城乡生产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城乡在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精神文明等生活方面的融合。要建强基层党组织,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网格化管理和精细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畅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制度体系,细化政策标准,推动资源向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和重点群体倾斜,切实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制度,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绩效、水平和质量评价。要完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体制机制,优化党建引领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联动协调机制。要进一步畅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要素流动,充分发挥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互补性,推动城乡精神文化建设的互助互融。‌

三、完善城乡生态融合体制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乡生态融合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形成城乡生态融合的政策体系。在坚持城乡生态融合政策体系的前提下,也要结合实际推动不同区域之间的城乡生态政策协调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在生态敏感及脆弱区域,提高生态治理成效。要建立健全城乡生态保护联动机制,明确加强联防联控领导、强化应急监测、协同污染处置等方面合作内容。完善城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尤其要完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健全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要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制机制,整合城乡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优化涵盖大气、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夯实整改责任,督促生态问题彻底整改。

2024-09-1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9923.html 1 3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