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丁静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对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乡村振兴领域,人才是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障碍,引导人才投身到广袤的乡村大地中,是乡村振兴的必行之举。因此,应着眼于大人才观,针对乡村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强化政策引才为基础,健全培育体系为重点,完善用人激励为驱动,优化人才生态为保障,打好乡村人才引育用留“组合拳”。

一、强化顶层设计,政策发力引才。一是继续加大对乡村人才引入力度。向上寻求省市县三级联动扶持和服务机制,完善在财政、融资、技术、用地、用能、用人等方面支持政策,面向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人才等各类群体创业就业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二是推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探索建立县级乡村“人才池”,促进人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缓解乡村人才供求矛盾;三是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升级“天智回归”“乡聚工程”等活动,进一步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两项工程同步推进,将科研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优秀的人才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融入到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中。

二、健全培养体系,科学精准育才。一是要培养好治理型乡村人才。多形式多渠道拓展乡村治理人才的培训范围,聚焦社会治理、法律服务、农技应用推广等重点工作,开发培育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有意愿参与乡村治理的各类人才,充实乡村治理队伍。二是要培育好创新创业型乡村人才。深化新时代“领雁工程”,扩展对接全省高校乡村振兴联盟等高能级平台,依托特色中药、特色茶叶等本地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和产业带头人培养,促进农业生产改革创新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三是要培训好技能型乡村人才。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采取“校村合作、产学结合、老新帮带”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农民提智提技等培训,培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深化“数商兴农”工程,切实提升乡村人才现代化专业化技能,帮助乡村人才阔视野、开思路,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基础。

三、完善激励机制,尽展其长用才。一是强化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乡村人才分类激励机制,从物质激励、资源激励、荣誉激励、学习激励、职业激励等多方位对治理型、创新创业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别的乡村人才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激励乡村人才队伍创新创业就业积极性与持续性。二是完善配套要素保障。通过人才、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激励各类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推进乡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将各类惠农补贴、信贷保险、用地保障、信息服务等支持政策覆盖到乡村人才,帮助有意愿、有能力、有拼劲的乡村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灵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构建乡村创新创业型人才、乡村技能型人才、乡村治理型人才等分类化多层次职称评价制度和职务晋升通道,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实效评价人才,以创新成果、技术水平、产出效益等为主,学历和论文为辅的评价方式,探索“以效益代评”“以项目代评”等多样化人才评价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评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四、优化人才生态,厚植沃土留才。优化人才生态是一项全面系统综合性工程,要构建乡村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包括创业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体系、技能支持体系、教育培训体系、法律服务体系、安居保障体系等,而建立数字化人才信息平台和全链条人才服务平台是基础。一方面要加快人才信息平台建设,广集深挖人才信息,建立乡村人才动态信息库,借助大数据多层面分析人才供需情况,对接长三角乡土人才发展联盟等平台,匹配本地乡村人才需求,实现人才更大范围流动和高效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全链条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一站式办理智慧化服务。联合省市组建人才服务专职队伍,打造本地人才经纪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企业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创业全周期服务;升级人才服务站,为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保障方面提供生活全周期解决方案,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和品质。

2024-09-1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9926.html 1 3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