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张 怡
12月28日,距离天台“4·28”疫情整整过去8个月。回想起那时的场景,恍如昨日。
4月28日下午5点,我正在路桥采访,突然接到通知,让我立马赶去天台,参加市里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彼时的我十分天真,以为开完新闻发布会,就可以回家过“五一”假期了。
一个小时后,我与另一名同事坐上了开往天台的车,开启一线采访与“疫”线采访无缝衔接。这场为期10天的“冒险旅途”,对于当记者还不满周年的我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想想,能够经历这种磨炼,是另一种幸运。
13篇报道,留下了我在那次战“疫”中的印记。
初到天台,我们被通知,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时间推迟,天台县政府内的所有人员原地待命。4月29日中午12点,在多次推迟时间与更换地点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终于成功召开。与此同时,天台正式封城,车辆与人员只进不出。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迅速谋划报道选题,当即决定采访天台县内物资供应情况与核酸采样情况。
4月30日晚上11点多,我接到编辑老师电话,说是物资供应稿件中写到的一家商超已经被封。后经多方核实,确定这是一个乌龙事件,稿件得以顺利刊登。
疫情,让采访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5月1日,在经历过汽车抛锚、道路被封、采访被拒等多重挫折后,我的选题依旧没有着落。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急得我饭都吃不下。然而,人总能在困境中激发潜能。
在朋友圈,我刷到了一条亲戚女儿在家“野炊”的视频,脑子里随即蹦出一个选题:天台居民的居家隔离生活。确定选题后,我发挥自己作为天台“土著”的优势,厚着脸皮在朋友圈“摇人”,最终顺利完成报道。
在那场战“疫”中,我始终紧扣民生主题,围绕核酸检测、物资供应、药品保障、网课教学、志愿服务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报道。
11月12日早上6点多,我接到电话,“椒江发生疫情,在7点半之前,赶到椒江防疫指挥部……”听到消息,我的困意瞬间消失,立即起床出门。
经历过天台“4·28”疫情的报道历练后,再次面对疫情报道,我多了一份沉着与底气。
当天,确认椒江区防疫指挥部不再召开会议后,我走访了附近的几个核酸采样点,采访了数位市民与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人员,对椒江区核酸采样情况进行了报道。
当天晚上,我看到共青团台州市椒江区委员会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区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团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后,立即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准备采写椒江青年志愿者参与防疫的报道。
在确定采访对象时,我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的职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采访方式,从医生、交警、学生等多个视角切入,然后回归至他们共同的身份——椒江青年志愿者,展现他们在抗疫一线的青春风采。
深入一线,见人见事,是报道生动鲜活的关键。多走、多看、多写、多学,望自己早日跨过“新手记者”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