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施亚萍
记者,到底是怎样的?以前,在外人眼中,记者工作挺风光的;家人眼中,记者很忙;朋友眼中,约饭难约,经常放鸽子。现在,大家的印象是:记者挺辛苦的。是的,这是一份挺辛苦的工作,是一份需要情怀的工作。
工作十多来年,我到台州各地采访过,去汶川采访过援川的交警和援建的工作人员,去深圳采访过爱心妈妈罗雪华收养的女儿小陆陆做手术,去青岛采访过“他山之石”;我还暗访过买卖驾照、“老千”麻将桌,采访过市立医院医生被割喉案,晚上10点多去过命案现场,也曾接到过威胁的电话等。
我想分享三个采访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最远的一次采访。
2008年,汶川地震7个月后,《台州晚报》和市红十字会联合募捐了一批物资送往青川,我被派往青川采访。
当时,我先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乘火车到广元。在西安火车站时手机差点被偷。买到的是晚上的无座票,我一个人坐火车一晚上不敢睡。到了广元后,再坐车去青川,又花了半天时间。青川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因为交通不便,我到了,可募捐的物资还在途中,那总不能白跑一趟吧?
采访计划只能临时改变。对于当时还是新手记者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在同事的帮忙下,我联系上了援川交警。采访结束之后,我又联系上台州援建指挥部,再一个人跑到沙洲镇采访。可以说,一路非常坎坷。
采访时,我跟着他们同吃同住在板房里,坐船去采访,爬山去采访,记录下不少感动的故事。也正是这一次采访,让我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得到了锻炼。
第二个故事是时间最久的一次采访。
2011年8月,爱心妈妈罗雪华收养的女儿小陆陆去广州南方医院动手术,我跟着全程记录。因为一个人要采写了三个版面的稿件,拍照、写稿,对我来说压力很大,采访医生、爱心企业家等,从早到晚一刻不敢松懈,晚上10点多交稿后才算松了一口气。
其实,接触罗雪华是2007年开始的,一开始是同事采访,后来我接手了。2012年,小陆陆出院;2013年,小陆陆重返学校;2016年,《台州晚报》发起全城寻找代言人活动,再一次采访这一对母女。这算是我采访生涯中最久的一次采访,从小学到初中,记录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记录了台州的爱心故事。
第三个故事是100个普通人的故事。
《台州晚报》有一个《悦读周刊》,其中一个版面就是报道不同的人物故事。从2018年推出到现在,我粗略统计,采访了100多个人物,如收养700多条流浪犬的王惠萍、8年坚持给孩子送餐的网红妈妈、95后女卡车司机、热播剧《理想之城》的编剧周唯、世界上跑得最远的“独脚潘”、从学渣到学霸的终身教授陈虹宇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身上的善良或坚韧,都在闪闪发光。记者被称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但我更愿意成为一个参与者,感受别人的故事,记录别人的故事,通过这些人的故事,给别人带去一些温暖和思考,哪怕是微小的光亮。
我很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在工作的同时,接触到不同行业的人,接触新鲜的事物,记录了很多的人生瞬间,不断增加生活的厚度,感知幸福。新闻在前方,我们在路上,希望我们不管再过多少年,都能不忘新闻初心。